蚕丝义理苦追寻,方寸那容外物侵。
伯乐未逢无识价,子期不遇少知音。
泉源有本渊渊静,学海无涯步步深。
仰望泰山高北斗,何时许我一登临。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示同学》是姚勉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困难和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蚕丝义理苦追寻,
方寸那容外物侵。
伯乐未逢无识价,
子期不遇少知音。
泉源有本渊渊静,
学海无涯步步深。
仰望泰山高北斗,
何时许我一登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蚕丝的义理喻指真理和知识,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真理的坚持。诗中提到"方寸那容外物侵",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纯净和不受外界干扰的追求。然而,诗人却感叹"伯乐未逢无识价,子期不遇少知音",他认为自己还没有遇到慧眼识珠的人,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知音和理解。
诗中的"泉源有本渊渊静,学海无涯步步深"描绘了学问的源头如同深邃静谧的泉源,而学海则广阔无边,每一步都更加深入。这既展示了诗人不断追求学问的决心,也暗示了学问的无穷无尽。
最后两句"仰望泰山高北斗,何时许我一登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登上高山、追随北斗(指道德和理想)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示同学》通过对蚕丝、伯乐、子期、泉源、泰山和北斗等意象的运用,将诗人对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坚持、对理解和认同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表达得深情而含蓄。这首诗词在宋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作之一。
铅汞要加添。火候频煎。体中气足返阳全。养就婴儿并姹女,同坐同眼。髓实自身坚。运满三田。刀圭服了得神仙。只候功成并行满,独步朝元。
未言路上舟车费,尚欠城中酒药钱。
秋空不肯明,风雨满荒城。田父遮我说,重九最喜晴。此日晴色好,大田足西成。一冬暖如春,絮炭价亦轻。我虽将去官,於人独无情。去年冶城叟。采菊餐其英。今兹隔存殁,使我心怔营。出门怅谁语,卮酒当自倾。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世传鵩似鴞,而此与鴞似。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疑即贾长沙,当时所遭值。洛阳多少年,扰扰经世意。粗闻方外语,便释形骸累。吾衰久捐书,放浪无复事。尚自不见我,安知汝为异。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胡为太多知,不默而见忌。楚人既憎汝,弹射
万里飘然不系舟,酒垆一笑便相投。千金不换金丹诀,何事惟须一布裘。
晨装辞北阙,怀绂贰东侯。地本全齐胜,风仍变鲁优。危帆淮上去,古木海边秋。相送江潭客,曾同十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