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释通慧》

释通慧,青原下九世,清凉益禅师法嗣,称敬遵通慧禅师。
住台州{今浙江临海}般若寺。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

作者介绍

杨昭俭(902~977),字仲宝。北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华阴(今华阴市)。他是唐文宗、唐武宗时宰相杨嗣复的曾孙。出身于官宦世家,后唐长兴年间(930~933)考取进士。初任成德军节度推官,历左拾遗、直史馆,曾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为后来编《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积累了丰富资料。以修史功迁为殿中侍御史。

作品评述

《释通慧》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杨昭俭。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释通慧,青原下九世,
清凉益禅师法嗣,
称敬遵通慧禅师。
住台州(今浙江临海)般若寺。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纪念佛教禅师释通慧而写的。诗中提到他是青原寺的第九世传人,接受清凉益禅师的法承,被尊称为遵通慧禅师。他住在台州的般若寺(今浙江临海),这首诗词是对他的称颂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释通慧禅师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提及他的法系和位于台州的般若寺,突出了释通慧禅师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诗词中的字句简练明了,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尊敬和景仰之情。

此外,诗词中提到的《五灯会元》是一部著名的佛教文献,记录了中国佛教禅宗的历史和故事。通过诗词结合《五灯会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释通慧禅师和他在佛教禅宗中的地位。

总之,这首诗词是对唐代佛教禅师释通慧的赞美之作,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和景仰,并向读者展示了禅师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 《和诣岩祈雨》

    路尽山尤胜,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 《折梅》

    看梅如看画,由我不由他。千树江头少,一枝瓶里多。

  • 《送康判官往新安赋得江路西南永(一作刘长卿诗)》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比庐霍,水色胜潇湘。驿树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淮阴日落上南楼,乔木荒城古渡头。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 《水龙吟》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後,知谁伴、风前醉。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 《最高楼(寿刘介叔)》

    春小小,和气满仙家。喜渐近春华。彩衣明媚人如玉,金杯潋滟酒成霞。寿诗翁,翁饮少,更添些。便万里传宣谁不羡。便万里封侯谁不愿。适意处,退为佳。田园尽可渊明栗,弓刀何似邵平瓜。但年年,清浅水,看梅花。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