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诗无数,斯须忽失之。
精深元要熟,玄妙不因思。
默契如神助,冥搜有鬼知。
平生天相我,得句匪人为。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思十首》是方回所写的一首诗词,该诗词流传于宋代。诗意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领悟。
中文译文:
满眼诗无数,斯须忽失之。
精深元要熟,玄妙不因思。
默契如神助,冥搜有鬼知。
平生天相我,得句匪人为。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人的眼前充满了无数的诗句,但转瞬间却又突然失去了这些灵感。诗歌的精髓和要旨需要经过深入的领悟和熟悉才能掌握,而玄妙之处并不仅仅是凭借思考能够得到的。诗人感叹创作的奇妙之处,有时仿佛默契般得到神灵的助力,有时又仿佛在深处搜寻,只有鬼神才能知晓。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灵感的脆弱和难以捕捉的感叹。通过这首诗词,诗人抒发了自己在创作中的真实心境,以及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探索和感悟。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创作过程中的变化和灵感的捕捉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诗思和创作的心路历程。同时,诗人对创作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美人昔别动经年,几见娄江夕月圆。怪底清尘成此隔,每怀诗句向谁传。桃溪日暝垂丝坐,草阁秋深听雨眠。安得百壶春酿绿,寻君还上木兰船。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日落大堤杨柳明,栖乌也复可怜生。若待清明花似雪,风光多属上林莺。
雨余灯火坐茅齐,此夕田家有好怀。造物心终扶畎亩,苍生命已堕颠崖。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人淮。贞观三钱谁复识,拥衣数起望台阶。
万灵通有感,臧否在名人。志诚昭明德,清净见於真。奉道惟恭谨,修持原本因。广将求利益,苦乐救生民。
至诚动天,中贯三极。堂堂南阳,继以魏国。山岳鼎震,江河釜溢。群生失宁,乃见人杰。大义既信,人纪复植。于晦冥中,揭以日月。操固汉贼,敌祝宋祜。万段之磔,吾耻未涤。不共戴履,矧肯屈膝。祁山屡却,淮陇迭出。非不拙沮,之死靡易。我观史册,二公与匹。功虽不同,心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