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七夜对月》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作品评述

《十七夜对月》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秋夜中作者对着明亮的月光感受自然和生活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天的月亮依然圆满,夜晚的江村里只有我这个孤独的老人。
我卷起窗帘,让月光照在客厅,倚着拐杖,随意地守候着。
月光穿过深处的云雾,抖动着隐蔽的乌云,频繁地映照着夜间的鸟儿。
我住在茅屋中,依靠橘树和柚子树,清新的露水在月光下闪烁。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月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诗人以自己独处的老人形象,通过对月光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他对生活、岁月和自然的思考。诗中表达的孤独、静谧和对自然的感悟,与诗人晚年的境遇以及他对人生的深刻体验紧密相关。

**赏析:**
1. **孤寂与静谧:** 诗人将自己置身于深秋的夜晚,强调了江村的宁静和孤寂。他描述自己独自一人,卷帘对着明亮的月光,以及倚着杖观察夜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2. **自然与人生:** 诗中的月光、乌云、宿鸟等自然元素,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月光的光芒穿过深处的云雾,暗示诗人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也象征着生命中的起伏和阴晴。夜晚的鸟儿频繁飞动,似乎与诗人的内心产生了某种共鸣,也可能寓意着诗人对光阴飞逝的感慨。

3. **居所与感受:** 诗人住在茅斋中,倚靠橘柚树,表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清新的露水在月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暗示诗人的内心是纯净而透明的,与清新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

4. **岁月与情感:** 诗人将自己的孤独老人形象融入诗中,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受。他的岁月已经很长,而夜晚的月光也是不断循环的,这种循环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综上所述,杜甫的《十七夜对月》以深刻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受,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

  • 《和笑庵送面》

    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 《汴京纪事二十首》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配人间骂未销。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 《瑞鹤仙(自寿)》

    好山横翠幕。更一水流烟,嫩阴成幄。薰风转林薄。笑劳生底事,漫嗟离索。霞觞细酌。尽流年、青镜易觉。算芙蓉、玉井香翻,不减旧阶红药。寂寞。草玄空老问字人稀,也胜投阁。骑鲸后约。追汗漫,记寥廊。便风帆高挂,云涛千里,谁道蓬壶水弱。任蟠桃、满路千花,自开自落。

  • 《滴滴金(送路彦捷赴仪真)》

    澄溪暝度轻澌白。对平湖、淡烟隔。我与征鸿共行人,更张灯留客。东园半是余花迹。料仙帆、到时发。若倚江楼望清淮,为殷勤乡国。

  • 《四月二十七日梅雨甚骤》

    黄梅三日雨,漏屋使人愁。无饭不遑恤,有书犹欲修。绵延蜂虿贼,震动犬牙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