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七日大雪》

扁舟未觉出城难,访旧情知老畏寒。
七十五翁无□□,□楼聊且隔帘看。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十七日大雪》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以雪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之后的寒冷感受和对旧友的思念之情。

诗意:
诗人描述了自己乘坐扁舟,未曾感受到离开城市的困难,但当他探访旧情时,才真正体会到年老后的畏寒之感。七十五岁的老人无法再登高楼,只能隔帘观望。整首诗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衰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日雪景中的场景,通过对舟行、访友和观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岁月流转和衰老的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扁舟未觉出城难,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年老后的生活状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能轻松地乘舟出行,没有感受到离开城市的困难。这种情景揭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接着,诗人访旧情知老畏寒。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探访旧友时,才真正体会到年老后的畏寒之感。这里的“畏寒”不仅指外在的寒冷,也寓意着岁月的冷漠和无情。作者通过对自己年龄的暗示和对寒冷的描绘,展现了对衰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最后两句,七十五翁无□□,□楼聊且隔帘看。这里描绘了七十五岁的老人无法再登高楼,只能隔帘遥望。这种无法再亲身登高的局限感,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年老后的无奈。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唤起了读者对光阴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十七日大雪》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年老后的寒冷感受和对旧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时光流转和衰老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岁月的深思。

  • 《蚕妇词》

    朝看箔上蚕,暮收茧上丝。丝成给日食,不得身上衣。早知阿家蚕事苦,不若当初学歌舞。

  • 《樊川寒食二首》

    寒食权豪尽出行,一川如画雨初晴。谁家络络游春盛,担入花间轧轧声。鞍马和花总是尘,歌声处处有佳人。五陵年少粗于事,栲栳量金买断春。

  • 《挽陈常卿二首》

    族甲蒲鄞鲜拟伦,儿班玉笋婿朱轮。析财遍及棣华子,艎粟均沾菜色民。乡饮酒希先酌者,洛英会失戴花人。与君世世联墙住,晚筑新阡亦卜隣。

  • 《师资吟》

    未知道义,寻人为师。既知道义,人来为资。寻师未易,为资实难。指南向道,非去非还。师人则耻,人师则喜。喜耻皆非,我独无是。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 《太常引(仲履席上戏作)》

    憎人虎豹守天关。(并)嗟蜀道、十分难。说与沐猴冠。这富贵、於人怎谩。忘形尊俎,能言桃李,日日在东山。不醉有馀叹。唱好个、风流谢安。

  • 《梦游洛中十首》

    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耿丞血染边场草,留得声名日月高。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