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不见梅夫子,宗派仍亡宗上人。
梅句不刊宗有集,山应生喜亦生嗔。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示梅山宁老二首》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对梅山的思念和对宗派的忧虑,同时探讨了梅句和山的含义。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梅山不见梅夫子,
宗派仍亡宗上人。
梅句不刊宗有集,
山应生喜亦生嗔。
译文:
梅山中已经不再有梅夫子,
宗派却依然没有宗师。
梅句不容入宗派的经典,
山峰应该滋生欢喜,却也产生厌恶。
诗意:
这首诗以梅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梅山的思念之情。梅夫子是指梅花的精神象征,代表了儒家的道德和学问。诗中提到宗派仍然没有宗师,暗示了宗派的衰败和失去了宗旨的状况。梅句不被收入宗派的经典之中,意味着对梅花诗歌的轻视和排斥。诗人认为山应该滋生欢喜,但也产生了嗔怒,可能是对时代风气的不满和对人们对梅山的误解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写景寄托了诗人对梅山的思念之情,并通过对梅夫子、宗派和梅句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代状况和价值观念的担忧。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梅山中不见梅夫子和宗派仍无宗师的对比,突出了宗派衰败的形象。梅句不刊宗有集的描述,则凸显了梅花诗歌在当时的地位和被忽视的状况。最后的山应生喜亦生嗔,则体现了诗人对时代风气和人们对梅山的误解的不满情绪。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独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思想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时代和文化的反思与思考。
留落而今两鬓秋,暮年出处愧前修。敢云余补韩公处,极喜君来谢客州。奇甚宝镡腾紫气,清于玉瓒荐黄流。后生不作先贤远,便合相推出一头。
睍睆黄鹂出,参差紫燕飞。君仁罿罻阔,惠及羽毛微。
西风书驿到河津,且喜开筩丽句新。安石风流高映世,君房言语妙惊人。公怀远略须经国,我愧华颠未乞身。惟有论交方寸地,岁寒留得比松筠。
鲁公世取龟蒙地,宜有田文出相门。恰似夷吾起江左,对胡羯未心兰孙。
筠皮月静铺金屑,仙掌云寒砌玉花。人在华胥初梦断,乱山满目一声鸦。
独寻仙境上高原,云雨深藏古帝坛。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参差郭外楼台小,断续风中鼓角残。一带远光何处水,钓舟闲系夕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