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一林石,零散少存者。
分携多子孙,不胜落田野。
虚堂有天就,乃在绝壁下。
存者宁非真,散者亦已假。
相君久藏山,远客初击马。
幽玩埋莓苔,孤嘀坐梧槚。
方咏兹游清,未敢泥风雅。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石林》是宋代周文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石林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石林景观的赞美和对光阴流转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苍苍一林石,零散少存者。
分携多子孙,不胜落田野。
虚堂有天就,乃在绝壁下。
存者宁非真,散者亦已假。
相君久藏山,远客初击马。
幽玩埋莓苔,孤嘀坐梧槚。
方咏兹游清,未敢泥风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苍茫的石林景象,其中的石头零散地分布着,只有少数幸存下来。这些分散的石头象征着石林中的子孙后代,它们分散在田野间,数量有限,未能保留全部。
诗中提到一个虚堂,它似乎是与天相连,但却建在绝壁下。这种描述暗示了石林景观的奇特和不可思议之处,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作者用“存者”和“散者”来形容石头,暗示了存在与散失的对立。作者认为,即使那些幸存下来的石头也难以保持原貌,可能不再真实;而那些散落的石头则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真实性。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一个相君和一个远客,他们都在这片石林中停驻。相君可能是指同行的朋友,而远客则是初次到达这里。他们在石林中静静地观赏,享受着幽静的环境,细细品味其中的美景。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游览石林时的心境,他谦逊地表示自己还不敢咏史咏风,不敢沉浸于那些雅致的文化氛围中,只是简单地欣赏和享受这片清幽的石林。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林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奇妙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光阴变迁的思考。作者通过对石林的描绘,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的感叹。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中兴五叶,天子肇明禋。一德格高旻。宁皇至圣功超古,万国慕深仁。徽称显号又还新。功德粲雕珉。乾坤绘画终难尽,遗泽在斯民。
丁督护,听我语。欲从君,臂不羽。嫁时所结发,剪之随君去。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曲渚澜生。遥峰云敛,据鞍又出江城。青子垂枝,悴阴遮道,乍闻一两蝉声。素蟾犹在,但惟有、长庚殿星。征夫前路,应怪劳生,尘事相萦。年来厌逐时迎。千里追寻,两鬓凋零。佳景良辰,无憀虚度,谁怜客里凄清。不如归去,任儿辈、功名遂成。旧欢重理,莫笑渊明,却赋闲情。
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却悟冗宫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自恨无缘陪宴坐,它生愿效种松翁。
尧夫何所有,一色得天和。夏住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我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