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天台谦上人,溪鱼野鸟共忘形。
林间无事结跏坐,石上更安圆觉经。
定处只应山鬼护,讲时还有海龙听。
何年蜡屐缘云径,一叩灵仙不死庭。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施君作诗赠谦师亦求拙句乃作五十六字缀其后》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道天台谦上人,
溪鱼野鸟共忘形。
林间无事结跏坐,
石上更安圆觉经。
这首诗词以天台山的谦上人为题材,描绘了他与自然的融洽与超脱。天台谦上人是一个虔诚修行的僧人,对他的修行境界给予了崇高的赞美。
诗中表达了溪流中的鱼和野鸟与天台谦上人一样,都忘却了自我,完全融入了自然的境界。林间的景象安静祥和,天台谦上人坐在那里,没有世俗的事物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冥想和修行。他在石头上安放着一本圆觉经,意味着他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达到了心境的圆融和觉悟。
诗词表达了一种超然世俗的意境,将修行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突出了宁静和内省的价值。通过描述天台谦上人的修行状态,诗人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意境,给人以平静和思考的空间。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景物描写,将修行者的内心境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传递了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倾向,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要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风卷蓬根野日昏,含凄倚杖望孤村。村中昨夜逃亡尽,还有催租吏打门。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寂寂苍苔满,沈沈绿草滋。繁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广陵江口柳疏疏,自领笙歌上舳舻。一片晓山迎越绝,数程春水背姑苏。莲供晚果蜂房细,脍市朝餐线缕粗。他日功成待相访,谢家烟月借人无。
渡头风雨晚生寒,蓑笠渔翁坐钓船。为问篷中有鱼否,一双新鳜出笼鲜。
忆昔僦居明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青衫共直昭文馆,白首同登政事堂。佐国庙谟君已展,避贤荣路我犹妨。主恩至重何时报,老眼相看泪两行。
八音谐律,缀兆弃庭。进旅退旅,肃然和平。盛蜀祖宗,灵监昭升。象功崇德,遹观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