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公之句三十年,常恨与公不相值。
岂期今乃出门下,每一见公心自醉。
词章豪荡已难敌,辨论注射尤可畏。
谘询故事要蒋父,讲正大体须贾谊。
荆山拾玉抵乾鹊,虞坂装盐压良骥。
用人最忌非所宜,愿莫使公嗟俗吏。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师厚还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公之句三十年,
常恨与公不相值。
岂期今乃出门下,
每一见公心自醉。
词章豪荡已难敌,
辨论注射尤可畏。
谘询故事要蒋父,
讲正大体须贾谊。
荆山拾玉抵乾鹊,
虞坂装盐压良骥。
用人最忌非所宜,
愿莫使公嗟俗吏。
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文同对一位名叫公的人的赞美之词。作者表示自己听闻公的诗句已有三十年之久,常常感到自己与公无法相提并论,并为此感到遗憾。但没想到今天竟然有机会与公见面,每次见到公都会感到心神陶醉。
作者认为公的词章豪放雄浑已经无法与之匹敌,公在辩论和写作上的造诣令人敬畏。在请教故事时,向蒋子咨询;在讲述政治道理时,需要引用贾谊的理论。
诗中还提到了荆山上拾得的玉石可以抵得上凤凰,虞坂上推车装载的盐可以压过良马。作者认为在任用人才时最忌讳的是不得其所,希望不要让公成为埋没在庸俗之中的官吏。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之辞表达了作者对公的敬佩之情。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公的才华与普通人相对照,突出了公的卓越才能和非凡魅力。通过描绘公的词章豪放、辨论高明以及谘询故事时的博学多才,作者展现了对公的推崇和敬意。
诗中还通过荆山拾玉和虞坂装盐的比喻,将公的才华和价值相提并论,以突出其非凡的才智和卓越的能力。最后,作者希望公能得到恰当的重用,不要被埋没在庸俗的环境中,以免浪费了他的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公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公才华的羡慕和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才能的崇尚和对庸俗之风的厌恶。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公的深深敬仰,同时也传递出对才华和真实价值的追求。
纷然丧乱际,反覆归圣朝。秉钧孰为偶,扶颠永萧条。
覆雨翻云市道交,公持正论息群嘲。风高莫送翎毛短,春暖难生土脉搏硗。攻过每蒙奇药赐,卫生更借好方抄。一阳来复侵侵泰,善类倾心望拔茅。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流水高山不用弹,巴人下里众皆欢。只今何处求钟子,多向文兰作考官。
不读儒书读道书,故人听我自江湖。君今一武登台省,我亦三清直殿庐。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君王若看貌,甘在众妃中。云日呈祥礼物殊,彤庭生献五单于。塞垣万里无飞鸟,可是边城用郅都。台殿云深秋色微,君王初赐六宫衣。楼船泛罢归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