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试涪翁题郑佽砚》

我有古镜砚,肌理细密匀。
沄沄散角痕,巨口细鱼鳞。
涪翁铭其背,文字极雅驯。
郑佽彦相者,不知何如人。
回首数百载,想见元丰春。
晴窗试磨洗,墨旧兔颖新。
攜归供行斋,侑此金石身。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试涪翁题郑佽砚》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拥有一块古镜砚的情景,并以此为引子展开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有古镜砚,肌理细密匀。
沄沄散角痕,巨口细鱼鳞。
涪翁铭其背,文字极雅驯。
郑佽彦相者,不知何如人。
回首数百载,想见元丰春。
晴窗试磨洗,墨旧兔颖新。
攜归供行斋,侑此金石身。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古镜砚的珍视和思考。砚是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常用的工具,而这块古镜砚则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作者描绘了砚的肌理细密且均匀,散布着角痕和鱼鳞状的纹理,给人一种沉静和古老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涪翁,涪翁是古代蜀地的一位传奇人物,据说他可以预测灾难并拯救人民。砚的背面铭刻着涪翁的字迹,文字极其雅致和温润,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趣。

随后,诗词中出现了郑佽彦相者,这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人物,作者对他的身份和事迹一无所知。这里的郑佽彦相者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历史中普通人物的关注和思考,他们的存在和贡献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却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重要的价值。

在诗的结尾,作者回首数百年的历史,希望能够看到元丰时代的春天。这里元丰春指的是宋仁宗时期,这是一个相对安定繁荣的时代,作者对这个时代充满了向往和遥远的憧憬。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晴朗的窗前磨洗砚台,旧墨带来新的灵感。作者将这块宝贵的古镜砚带回家中,供奉于书斋之中,将其作为珍贵的金石之身。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镜砚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向往。它展示了作者对物品的情感投入和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

  • 《寄李叔器兼寄毛伯明张王臣康叔临三首》

    向来相别恨匆匆,别复长思讲学功。江水无由至双鲤,春风又是起归鸿。

  • 《黄山》

    窈窕春山路不迷,桃花到处锦浮溪。行来半日无人迹,惟有深林一鸟啼。

  • 《又雨》

    霞红疑太早,果不是晴天。市涨危侵户,村流喜入田。昏昏邻寺鼓,滃滃晚厨烟。明日应犹雨,宵甜一枕眠。

  • 《九日忆砚山旧居》

    帝里闲人少,谁同把酒杯。砚山篱下菊,今日几枝开。晓角惊眠起,秋风引病来。长年归思切,更值雁声催。

  • 《一丛花》

    尊前凝伫漫魂迷。犹恨负幽期。从来不惯伤春泪,为伊后、滴满罗衣。那堪更是,吹箫池馆,青子绿阴时。回廊帘影昼参差。偏共睡相宜。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从今判了,十分憔悴,图要个人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