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石佛庵》

南峰云堕屋梁危,异迹曾遗广顺时。
脚影行镌岩石涧,头陀老守草庵欹。
几年香火传朝晚,万谷烟霞拥路岐。
半掩风扉钟又响,风霜皴尽砌街碑。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石佛庵》是董嗣杲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石佛庵的景象和庵内的僧侣生活,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变迁和庵内的宁静与祥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峰云堕屋梁危,
异迹曾遗广顺时。
脚影行镌岩石涧,
头陀老守草庵欹。
几年香火传朝晚,
万谷烟霞拥路岐。
半掩风扉钟又响,
风霜皴尽砌街碑。

诗词表达了石佛庵的景象和意境,其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这首诗词以南峰云堕屋梁危为开篇,描绘了庵内建筑的险峻和废旧之态,正如云雾从山峰上飘落,笼罩在屋梁上一样,给人以危险和荒凉的感觉。接着,诗中提到庵内的异迹曾遗广顺时,暗示了庵内曾经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而现在只能留下一些残迹。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庵内的生活场景。脚影行镌岩石涧,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在石涧上行走的足迹,暗示了他们修行的艰辛和坚持。头陀老守草庵欹,描述了庵内的头陀老僧守护着草庵,象征着庵内的宁静和虔诚。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庵内的岁月流转和庙宇的庄严。几年香火传朝晚,表达了庵内香火不断,世世代代传承的情景。万谷烟霞拥路岐,形容了周边山谷的云雾和烟霞环绕,使得庵内成为一处幽静的所在。半掩风扉钟又响,揭示了庵内的钟声回荡在风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俗、清幽恬静的感受。最后一句风霜皴尽砌街碑,意味着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使得庵内的砌街碑文已经磨损殆尽,暗示了光阴的无情流逝。

整首诗描绘了石佛庵的景象和庵内的生活,通过对庵内景象和住持僧侣的描绘,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庵内的宁静祥和之美。诗意深远,给人以静心净化、超脱尘俗的感受,同时也展示了岁月流转中的历史变迁和人世间的无常。

  • 《上下吟》

    自下观上,无限富贵。自上观下,无限贱贫。自心观物,何物能一。自物观心,何心不均。

  • 《道成归 藏头赠岳秀才》

    年苦志不求奇。公寻者希。夷猛悟笑微微。华枉用机。予偃,婴肥。宫祥瑞围。传心印谨相依。灵神自飞。

  • 《感事》

    征衣消尽洛阳尘,泣向东风拭泪痕。不及青春归有信,一年一别乐游园。

  • 《梅花已过闻东村一树盛开特往寻之慨然有感》

    春晚城南十里陂,亭亭独立见奇姿。品流不落松竹後,怀抱惟应风月知。旋拂乱云成小伫,重携芳榼卜幽期。佳人空谷从来事,莫恨桃花笑背时。

  • 《泽民因诵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老去疏慵厌仕途,归来林下学真如。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人间一味愚。但得清尊长对客,纵添白发亦从渠。世间达宦多忧畏,胸次还能似我无。

  • 《清心镜 治病》

    气不通,脚膝患。云母膏,敷贴常常备办。破伤风、要可何如,花蕊石细掺。治心病,清神散。医性僻,附子理中丸弹。灵宝丹、服得太多,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