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雾团成盖,茶花白胜酥。
对书閒境界,觅句静工夫。
客信因鱼得,归程约雁俱。
庭前海棠树,尚及一看无。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石洞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一个石洞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心境的观察,表达了对诗书和静心修炼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香雾团成盖,茶花白胜酥。
对书閒境界,觅句静工夫。
客信因鱼得,归程约雁俱。
庭前海棠树,尚及一看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洞中飘散的香雾和盛开的茶花,创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氛围。香雾弥漫,犹如一顶盖子,石洞内充满了迷人的芬芳。茶花的洁白胜过酥油,展示出它的娇美和清雅。
诗人在这个环境中,专注于阅读书籍,寻找宁静的心境和深入的思考。他觅句寻找那些能够静心的诗句,用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这种对诗书和静心修炼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自己收到客人的来信,信中提到了钓鱼和归程和雁的约定。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在石洞中与外界的联系,以及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虽然诗人身处幽静的环境中,但他并没有完全与外界隔绝,而是通过信件和友人保持联系。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庭院中的海棠树,作者对这一景象赞叹不已。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在石洞中的宁静和放松,他能够享受到身边的自然美景,并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欣赏。
《石洞二首》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内心境界的敏锐观察和感悟。诗人在石洞中追求诗书和静心修炼,与友人保持联系,同时欣赏周围的美景,这一切都体现了他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感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艰难贱生理,飘泊到如今。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藩篱无限景,恣意买江天。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赤管随王命,银章
暮雨樯竿县一湾,长官立马水云间。风吹江沫浮浮去,谁在沙头闭户闲。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昔过益昌城,莫登君子堂。驾言念长道,未暇升崇冈。今闻宝峰上,缥缈陵朝阳。三休引萝蔓,一览穷苍茫。微云霭双剑,落日明故乡。奔驰迹未安,山薮意自长。漂摇万里外,手把新诗章。宦游不忘归,合异鸟欲翔。尘土污颜面,年华侵鬓霜。何时首归路,所至聊旁徨。樽俎逢故人,亭榭
昔日接z5倒,今我葛巾翻。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只愿边头长无事,扡耒耕云且吾志。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