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云潮去复回,山头宫殿锁苍苔。
清风明月无兴废,白鹭鸟鸦自往来。
百战英雄俱戏剧,凄然空起子,日落怒号息,扁舟从此移。
巨鳞初脱鼎,劲翮不黏黐。
历历前征路,茫茫北去陂。
白沙聊系泊,灯火夜深时。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石城祠》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石城祠为背景,描绘了祠庙周围的景色和历史故事,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兴废更替、英雄辈出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门外云潮去复回,
山头宫殿锁苍苔。
清风明月无兴废,
白鹭鸟鸦自往来。
百战英雄俱戏剧,
凄然空起子,
日落怒号息,
扁舟从此移。
巨鳞初脱鼎,
劲翮不黏黐。
历历前征路,
茫茫北去陂。
白沙聊系泊,
灯火夜深时。
诗意和赏析:
《石城祠》以石城祠为切入点,通过描绘祠庙周围的景色,表现了岁月更迭、兴衰变迁的主题。诗人通过云潮的往复、宫殿的锁苍苔,表达了历史的变幻无常,人事如梦的感慨。
清风明月无兴废,白鹭鸟鸦自往来,表达了自然界的恒定和无为的境界。不管是兴盛还是衰败,自然界的风景依旧美丽,清风、明月、白鹭和乌鸦自由自在地往来,形成了与人事之变相比的对照,彰显了人事如梦的无常性。
诗中提到百战英雄,凄然空起子,日落怒号息,扁舟从此移。这些描写表达了历史中英雄事迹的戏剧性和虚幻感。历经百战的英雄们,他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一场戏剧,当日落之时,他们的怒号也渐渐消散,他们的扁舟也随之离去,暗示了英雄辈出的历史往事已经过去,成为过眼云烟。
巨鳞初脱鼎,劲翮不黏黐,历历前征路,茫茫北去陂。这几句描写了历史的征程和无边的北方。巨鳞初脱鼎,象征着历史变革的开始。劲翮不黏黐,表达了英雄们的精神不受拘束,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历历前征路,茫茫北去陂,表现了历史的长河和北方的遥远未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
最后两句,白沙聊系泊,灯火夜深时,突出了石城祠的孤寂和寂静。白沙聊系泊,暗示着祠庙的孤立无援,没有人来往。灯火夜深时,则更加强调了祠庙的寂静和荒凉。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岁月更替、英雄辈出和历史变迁的主题。同时,诗中使用了对兴废更替和英雄辈出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与自然界的对比,强调了人类的兴衰与自然界的恒定之间的对照,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历史的虚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石城祠的景色,通过景物的变化和历史的记载,深化了诗意,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槐花漠漠向人黄,此地追游迹已荒。清论不知庄叟达,死交空叹赵岐忙。病来未忍言闲事,老去唯知觅醉乡。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月淡波寒夜向分,断行孤雁不堪闻。扁舟第四桥南泊,无限清愁寄梦云。
并州霜早。禾黍离离成腐草。马困人疲。惟有郊原雀鼠肥。分明有路。好逐衡阳征雁去。鼓角声中。全晋山河一半空。
参天乔木镇山川,栽种成阴知几年。仰止名园今老矣,卷舒画轴思悠然。
雨雪成岁暮,之子远徂征。酌酒起相送,慨我别离情。池阳实大藩,佐车屈时英。子行一请觐,上计趋吴京。良玉怀贞操,芳兰含远馨。临歧一珍重,即此万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