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花发时,燕子双双语。
谁与卷珠帘,人在花间住。
明年花发时,燕语人何处。
且与寄书来,人往江南去。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生查子》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花开的季节思念远方的情感。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今年花开的时候,燕子成双成对地交谈。
谁愿意一起捲起帘子,与我共同在花丛中居住。
明年花开的时候,燕子的声音会在何处传来?
不妨将书寄来,我将离开这里前往江南。
诗意:
《生查子》通过描绘花开季节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燕子的叫声、珠帘的比喻,以及离开与到达的情景切换,传达了作者在花开时节内外的心情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纷扰和牵挂。
赏析:
1. 自然意象:诗人运用了花开、燕子、珠帘等自然意象,将诗情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诗意更加鲜活生动。花开的时节,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背景,燕子的叫声成为了交流的寄托,珠帘则象征着诗人愿意与友人分享一切美好。
2. 心情变化:诗人在第一段描绘了当下,燕子的叫声仿佛与友人亲切交谈;第二段则将情感移向未来,寄托在燕子的声音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踪的牵挂。这种时空转换,凸显了作者内心情感的跌宕起伏。
3. 情感真挚:诗中的“谁与卷珠帘,人在花间住”和“且与寄书来,人往江南去”等表达了作者渴望友人的陪伴和思念之情,真挚而感人。
4. 意境转换:诗人通过描绘明年的情景,将思念和期待融合,将离愁和留恋交织,形成了情感的层次感,也使诗词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李石的《生查子》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情感的丰富和深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外在世界融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一来兼不返,我道也担板。超凡越圣时,脑后方开眼。
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秋风吹叶古廊下,一半绳床灯影深。
有张翱兮,寓止淮阴。来绮席兮,放恣胸襟。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公方庇苍生,又如
肖头石磴坐盘桓,时见修鳞自往还。可是水深鱼极乐,不须妄想要垂竿。
云海茫茫,何人寻得春归处。年年迟暮。不逐春归去。何日真归,历历江湖路。舟横渡。青山无数。醉吸荷心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