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

初闻百梁村,拔自天池井。
今知万松冈,一夕趋北岭。
顾兹挟山威,何心罔知警。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神松岭即岳神为珪禅师一夕自北岭移者》是李廌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初次听闻百梁村,从天池井中抽出。
如今了解万松冈,一夜间迁至北岭。
回望带有山的威严,内心何处是警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岳神珪禅师在一夜之间从北岭移至神松岭的情景。诗人初次听到百梁村的消息,那个地方有一口名为天池井的井,珪禅师就是从这里被拔出来的。如今他迁往了万松冈,而这个移动仅仅发生在一夜之间。诗人回望时,能感受到珪禅师带来的山的威严,但内心却难以察觉到其中的警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神秘而令人惊叹的事件。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岳神珪禅师的迁移,从百梁村的天池井中被抽出,转移到了万松冈的神松岭上。这种场景变化之快,给人一种超自然的感觉,似乎是神灵的力量所为。

诗中的"山的威严"表达了岳神珪禅师的威仪和威严,他的存在给人一种庄严和敬畏的感觉。然而,诗人的内心却无法感知到其中的警示。这种对威严的感知与内心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人们对神秘事物的敬畏与理解的脱节。

整首诗以简洁、寥寥数语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事件,给人留下了许多遐想和思考的空间。它传递了一种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和超乎理解的事物时保持警觉和敏感。

  • 《桂》

    偶向花边立,悬知病已瘳。小山今夜月,团树满庭秋。清露沾丛底,斜河在上头。须臾香更好,还与碧云浮。

  • 《拟古宫词一百首》

    君王翌日宴长春,霖雨迷漫泞土尘。特令满宫来魇止,一时悬挂扫晴人。

  • 《杭州严從事》

    柳岸兰桡片席飞,秋风泽国季鹰归。幕中莲渚红衣脱,江外蒪羹紫线肥。十部须知從事贵,双鱼莫遣尺书稀。西陵正接家山路,试为因人问钓矶。

  • 《送子云五首》

    薄宦何堪远,兄今奉板舆。猫头供美笋,玉板荐嘉鱼。川陆徐行李,暄寒慎起居。会因回雁足,时一问何如。

  • 《题大梁临汴驿》

    近日侯门不重才,莫将文艺拟为媒。相逢若要如胶漆,不是红妆即拨灰。

  • 《过无可僧院》

    忆师眠复起,永夜思迢迢。月下门方掩,林中寺更遥。钟声空下界,池色在清宵。终拟修禅观,窗间卷欲烧。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