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烧香》

明窗延静昼,默坐息诸缘。
聊将无穷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于今醒心然。
炉香袅孤碧,云缕飞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薰性无变迁。
应如水中月,波定还自丸。

作者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烧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烧香

明亮的窗户延续着宁静的白昼,
默默地坐着,舍弃一切纷扰。
随意地思考无穷的意境,
在这一炷烟中寄托了心灵。

当时,我曾警醒、冷静、明智,
以巧妙的供养滋养众生和天地。
如今,我岂能不清楚地认识,
觉醒的心灵在此时刻再次清明。

香炉中的香雾轻飘,
犹如孤寂的青烟,飞舞千般姿态。
优雅地在空中飘荡,
飘渺而随风飘回。

世间的事物都有起伏和变迁,
但香气的本性却始终不变。
它应如同水中的月亮,
波澜静定,自有它的圆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烧香为主题,通过对烧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警醒和觉醒的追求。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明亮的窗户和静谧的白昼,形成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作者坐着默默思考,舍弃了一切纷扰。这种静谧的环境和内心的专注使作者能够随意思考各种意境,而将这些意境寄托于烧香的烟雾之中。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在过去的修行中曾经保持警醒、冷静和明智,巧妙地供养众生和天地。然而,作者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觉醒状态,并以此为醒悟的基础。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香炉中的香雾,将其比喻为孤寂的青烟,飞舞千般姿态。香雾在空中飘荡,虚幻而又随风回荡。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优雅和虚幻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世间万物的起伏和变迁,但香气的本性却始终不变。香气如同水中的月亮,波澜静定,自有它的圆满。这里通过对香气的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变化的境界,暗示了内心的宁静和觉醒。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烧香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警醒和觉醒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优美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内心的平静。

  • 《絛》

    八百青铜买,归来系黑豹。松毛倒垂膝,棕绠曲围腰。稳称轻小帽,宜悬小药瓢。有时吟未就,频在手中摇。

  • 《感怀二十首》

    昔有梁孝王,风流歌吹台。西行见天子,侍从多贤才。相如虽未至,得见邹与枚。旷世无伯乐,骐骝为驽骀。

  • 《南定楼》

    堂堂百尺楼,制作极华丽。山围与水绕,秀色相妩媚。上无狐鼠窥,下有鱼龙畏。宾友升清虚,夷落耸瞻视。南陲粗安堵,北鄙方举燧。倚楼独何为,尚下忧国泪。

  • 《溪行》

    冒雨牵何急,争风力不余。逢人问虚市,计日买薪蔬。烟寺高旛出,山畲一老锄。枕书醒醉里,短发不曾梳。

  • 《九日登玉山》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 《送琉书记还长乐》

    瓯闽佛法半生灭,江浙丛林日渐凋。携手十年如一默,孰云生死不同条。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