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不夜照青春,鳌背背缯山迥绝尘。
已遣烛龙啣火炬,更开璧月驻飚轮。
长疑化国烟霄近,未觉壶天晚日宾。
知是奎文临海外,赐章今夕宠光频。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上元应制次韵》是宋代李吕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上元节的热闹景象,以及诗人对自己作品受到赏识的喜悦之情。
华灯不夜照青春,
鳌背背缯山迥绝尘。
已遣烛龙啣火炬,
更开璧月驻飚轮。
诗词以华灯为引子,描绘了热闹喜庆的上元节景象。华灯璀璨,不管白天黑夜都照耀着年轻人的脸庞,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活跃的氛围。鳌背和缯山是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物,与喧嚣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这些建筑的高远与超脱尘世的境界。
已遣烛龙啣火炬,
更开璧月驻飚轮。
诗中出现的“烛龙”和“璧月”都是象征光明的意象。烛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它承载着明亮的火炬,照亮了整个节日的夜晚。璧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驻留在飚轮之上。这两个意象共同描绘了上元节夜晚的明亮景象,为整个诗词增添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长疑化国烟霄近,
未觉壶天晚日宾。
知是奎文临海外,
赐章今夕宠光频。
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作品赏识的喜悦之情。他说自己长久以来一直怀疑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得到国家的认可。但现在他终于感到,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重视和赞赏。奎文是指奖章或文凭,临海外表示这份荣誉来自遥远的地方。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这是对他的才华的认同和赏识。
整首诗以描绘上元节的热闹景象为主线,通过对灯火辉煌、高耸建筑、明亮光明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受到赏识的欣慰之情。这首诗词充满了喜庆和欢乐,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自豪与自信。
东都重风节,先生实启之。有士盖如此,不拯家国危。乃知大厦倾,未易一木支。我读党锢传,涕流每交颐。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俯诵宛陵句,仰观文正碑。禹稷与颜回,千载同其师。数公固天人,可望不可追。但愿如玄英,隐居名能诗。
烂漫残芳不可收,归来惆怅失春游。绿阴深处闻啼鸟,犹得追闲果下骝。
欲上南湖采舫嬉。还思北渚与岚漪。圆荷盖水垂杨暗,鸂鶒鸳鸯总下时。持此意,遣谁知。清波还照鬓间丝。西楼重唱池塘好,应有红妆敛翠眉。
再赴天官调,仍还多士乡。华阴馀雾散,光禄故垣长。春柳侵湖绿,秋云际幕黄。片言民讼息,编美冠州堂。
江村一雨喜尘清,隐隐雷车意未平。莽苍郊原来暮色,飕飀林壑起秋声。书希简古终难近,诗慕雄浑苦未成。白首愈悲知我少,从今一技不须名。
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寻漫浪。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我瞻高明少吐气,君亦欢喜失微恙。年来鬼崇覆三豪,词林根柢颇摇荡。天生大材竟何用,只与千古拜图像。张侯文章殊不病,历险心胆原自壮。汀洲源雁未安集,风雪牖户当塞向。有人出手办兹事,正可隐几穷诸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