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过了只垂杨,合与良辰卜醉乡。
定胜永和三月禊,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醻酒渴与诗狂。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上巳修禊社谢两园》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棠过了只垂杨,
合与良辰卜醉乡。
定胜永和三月禊,
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
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
不醻酒渴与诗狂。
诗词中的海棠与垂杨交替,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作者以此来引发读者对光阴易逝的感慨。诗句中的“良辰卜醉乡”表达了作者借酒消愁、追求快乐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定胜永和三月禊”,禊指的是古代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而“定胜永和”则指的是地名,突显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随后,作者描述了在禊祭仪式中的社谢和两流觞,社谢是指宴会和祭祀中的谢礼,两流觞则是指在两条河流上举行的宴会。这些描绘展现了丰盛的宴会和欢乐的氛围。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定州刻石指的是刻有历史碑文的石碑,然而,这些碑文已经失真或消逝,衣冠则象征着古代文人士族的身份。这两句诗句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消失。
最后两句“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醻酒渴与诗狂”表达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陶指的是陶渊明,他是古代文人墨客,丝竹则指音乐器乐。这两句诗句呼应了前文所提到的宴会和酒的意象,强调了作者内心对艺术和诗歌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季节更迭、祭祀活动和历史变迁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欢乐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盛景,又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关切。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度两陂 一作: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鄱江细壤如凝脂,陶成小炉圆净姿。色含三秋玉沆瀣,韵压六尺金狻猊。明窗澹澹浮薰起,故人警余良有以。心清闻妙游无方,万石只在吾家傍。
破裘百结鬓垂蓬,旋过流年旋已空。魔眷属如云尽散,性光明似日方中。极知万事不劳问,欲住一庵谁与同?会向巢居明月夜,五弦横膝写松风。
秧把束西畦,东畦翠罽齐。甘心鹤俯啄,不用马行泥。井井塍千曲,泱泱水半犁。黄云它日事,欢喜舞龉齯。
玄云载雨惜不下,北风吹急水相黏。周遮覆盖不通透,锢结已厚难披燖。微阳未复老阴壮,计去暖律时犹淹。青天何可一日失,渐恐此去无由瞻。日驭自惧不得脱,略出急入地下潜。凭阴托寒恣凌烁,风伯得意欣沾沾。但幸天公不省悟,谁顾地下人嗟谗。隔绝霜露旷不下,帝有润泽何由沾。
云净天既碧,境幽月逾光。未数钴鉧潭,不羡桂子堂。霏霏香雾横,蔼蔼明辉扬。冥搜兴乍酣,徙倚夜未央。走兔望圆魄,飞鸟喜新凉。但知整纶巾,何用翻霓裳。芳尊聊自倾,玉盘欲谁将。美人何时来,渺渺天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