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里巉岩,岚光霁後添。
经年吟未得,尽日看无厌。
僧舍青当槛,人家翠满檐。
气蒸丹水碧,脉润紫芝甜。
岭碍翻云鹘,峰遮落海蟾。
涧深春有冻,影阔夏无炎。
势斗嵩井华,名欺霍与灊。
石危蹲虎脚,松老髯龙髯。
晓榻便欹枕,晴楼懒下帘。
未能栖岫幌,犹道佐彤襜。
望久衣襟湿,登多屐齿粘。
何当随四皓,深隐避猜嫌。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商山》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商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诗中描述了商山的景色:六百里的险峻山岩,云雾散去后的清澈光明。作者经过多年的吟咏,仍然无法完全领略商山的美景,整天都可以看而不厌倦。僧舍青瓦在山崖边,人家的屋檐上长满了翠绿的植物。空气中弥漫着丹水的清香,山间的紫芝湿润而甜美。山岭阻挡着翻飞的云雾,峰巅遮挡着明亮的月光。山涧在春天结冰,夏天却没有炎热的阳光。商山的气势超过了嵩山和井山,名声也超过了霍山和灊山。山石险峻如蹲伏的虎脚,松树古老如龙须。清晨,作者侧卧在榻上,晴天时,他懒散地不拉下帘子。他还没有能够在山岭上找到栖身之所,但他仍然自称是彤襜(古代官员的服饰)的助手。长时间的凝望让他的衣襟湿了,攀登山岭让他的鞋子粘满泥土。他不知道何时能够随着四皓(指古代仙人)一起隐居,远离世俗的猜疑和嫉妒。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商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作者通过山水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展示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
江头旌旆去,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也知行李别,暂喜话言同。若问庐山事,终身愧远公。
归得茅斋松竹边,看风看雨亦欣然。空檐知与阶何故,须把青苔滴似穿。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席上沈香枕,楼中荡子妻。那堪一夜里,长湿两行啼。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庙奉神龙乐施钱,薛君矫首亦行天。为霖遍泽一千里,感梦忽符三十年。盘馔勤勤祷祠客,桅樯戢戢待风船。我来三酹谢休德,馥郁金炉沉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