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知我行良苦,垂上岭时容少晴。
登山著履自不恶,卧游作图空复情。
此来岂止试脚力,政坐久不寻诗盟。
山樊雪白藤花赤,高树木兰低紫荆。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上七里岭》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公知晓我艰辛的行程,
当我攀登七里岭时,天空中少有云晴。
登山时,我的脚步稳健自如,不感厌倦;
在旅途中,我随心所欲地作画,心中空无一物。
此行并非仅仅是为了试验我的体力,
长久以来,我已不再追寻诗人的交游。
山间的范围雪白,藤花绽放艳红;
高耸的树木是木兰,低矮的是紫荆。
诗意:
《上七里岭》描绘了诗人攀登七里岭的景象和内心情感。诗人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在攀登过程中感受到天公的明察,天空少有云晴,意味着他的行程是被眷顾和祝福的。他登山时步履稳健,心境平和,不厌其烦。在旅途中,他尽情地作画,表达自己内心的空灵和自由。诗人认为这次攀登不仅仅是为了测试自己的体力,更是他远离尘嚣,不再追寻世俗诗文交游的一次契机。最后,诗人以山间的景色来进一步展示他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山间的范藤花鲜艳绽放,树木有高有矮,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象。
赏析:
《上七里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次登山的经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诗人的内心境界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互烘托,使整首诗词具有一种宁静而自由的氛围。诗人用"天公知我行良苦"表达了他在攀登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并表达了一种受到神明眷顾的感激之情。他登山时的自在和在旅途中作画的自由表达了他对自由无拘束的向往。最后,通过描写山间的景色,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样性。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