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贵淡交,不在杯炙间。
主人苦留客,因辞乃得还。
中道逢故旧,酒肉又如山。
半醉可以去,岂不知时艰。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上南行十二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子珍视淡泊的交往,不沉迷于酒宴之间。
主人辛苦地留住客人,客人因辞别才得回家。
在途中遇到故旧的朋友,又享受美酒佳肴,如同高山一样多。
半醉之时可以离去,难道不知道时局的艰难吗?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次南行的旅途经历,表达了君子应当珍视淡泊的交往方式,而非沉迷于酒宴之间。诗中主人苦留客人,客人因辞别才得回家,暗示主人对客人的款待之情,以及客人最终决定告别的原因。诗人在旅途中遇到了故旧的朋友,一起分享美酒佳肴,展现了友情的珍贵。然而,诗人警示半醉之时可以离去,意味着即使在欢乐之中,也应该意识到时局的艰难和局势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次旅途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人际交往和时局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淡泊的交往和酒宴欢愉之间的选择,表达了君子应当珍视淡泊的人际关系,不被物质享受所迷惑。主人苦留客人,客人因辞别才得回家,反映了主人对客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客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诗中的故旧朋友和美酒佳肴则突出了友情和欢乐的重要性。然而,诗人通过提醒半醉之时可以离去,暗示了时局的艰难和变化,以及君子应当时刻保持警觉和敏锐的观察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淡泊、情谊和警示的主题,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三生春梦。
种花人自蕊宫来,牵衣问小梅。今年芳意何似,应向旧枝开。凭寄语,谢瑶台,客无才。粉香传信,玉盏开筵,莫待春回。
嶷嶷群峰当户立,泠泠绝涧出山长。虚寮竟日无余事,默坐时闻柏子香。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筋力妻孥问,菁华岁月迁。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煮井为盐速,烧畬度地偏。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鸂鶒双双舞,猕猿
学究村村自谓贤,西京泾渭派沦涟。古人圣处工研贯,新义阿时力洗湔。炳阔多闻包宇宙,閴寥余韵出蹄筌。飘然径造骚人室,老愤应加视后鞭。
广施布无边,终不了心源。於性无利益,福尽果还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