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得君持法处,赵良终日正言时。
当其命令炎如火。
车裂如何都不知。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商君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对权谋的赞美和对忠诚正直的崇尚。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商鞅得君持法处,
赵良终日正言时。
当其命令炎如火,
车裂如何都不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两个人物,商鞅和赵良,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和行为。商鞅是一个善于制定法律和政策,以统治国家的人,他所持的法律权力是炽热如火的。而赵良则是一个一天到晚都在坚持说正直话的人。诗中提到,无论是面对商鞅的命令,还是面对车裂这样残酷的刑罚,赵良都不会屈服,他宁愿忍受车裂的痛苦也不愿屈从于不公正的命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商鞅和赵良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正直和忠诚的崇尚。商鞅被描述为一个有权力和智慧的统治者,而赵良则是一个坚守原则、敢于说出真话的人。商鞅的命令炽热如火,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影响力。而车裂则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赵良宁愿承受这样的痛苦也不愿向不公正的命令屈服,展示了他的坚定和勇敢。
这首诗词中的赞美对象是那些坚守原则、忠诚于正义的人。它呼吁人们在面对权力和压力时,保持正直和勇敢。诗词通过对商鞅和赵良的对比,表达了对正义和道德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忠诚和坚持的赞赏。整首诗词简洁明了,用意深远,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清风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二月起蚕事,伐桑人阻饥。已伤持斧缺,不作负薪非。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岭上老梅树,岁晚等风木。霜风吹枯枝,曾有花如玉。茉莉抱何性,犯此炎暑酷。琢玉再为花,承以敷腴绿。怜渠一种香,偏历寒与燠。空庭三更月,酒醒人幽独。有如高世士,含情不虚辱。时於寂默中,至意微相属。鼻观既得趣,就枕便清熟。梦中见灵均,九畹皆芬馥。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