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霜之华,伤不实也。
)
陵霜之华,我心忧嗟。
阴之胜矣,而阳不加。
坱轧陶钧,乃帝乃神,乃舒乃屯。
烈烈严秋,熙熙阳春,职生有伦。
今华发非其辰,辰属东方之仁,遐想三五。
黄帝登云,尧年百馀。
二仪分位,六气不渝。
二景如璧,五星如珠。
陵霜之华兮,何不妄敷。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陵霜之华一章
陵霜之华,我心忧嗟。
阴之胜矣,而阳不加。
坱轧陶钧,乃帝乃神,乃舒乃屯。
烈烈严秋,熙熙阳春,职生有伦。
今华发非其辰,辰属东方之仁,遐想三五。
黄帝登云,尧年百馀。
二仪分位,六气不渝。
二景如璧,五星如珠。
陵霜之华兮,何不妄敷。
中文译文:
陵霜之华,我心忧嗟。
阴盛阳衰,使我忧伤。
天地万物,皆由帝神之创造。
严寒的秋天,阳光灿烂的春天,使人生有序。
如今,陵霜之华不应该盛开。
盛开的时机是属于东方之仁的。
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三五千年前的往事。
黄帝登上云端,尧年已逾百。
二仪分置,六气永恒。
天地两座宝石,五颗明珠般闪耀。
陵霜之华啊,为何不散发光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陵霜之华一章》中的一章。诗人通过描写陵霜之华的形象,表达出了自己对世道变迁的忧虑和感伤之情。
陵霜之华暗喻人才、美德等优秀品质,在这里用来比喻先贤传统和美好的社会秩序。诗人表示,现在阴气盛行而阳气不足,使得陵霜之华无法散发光彩。这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和道德沦丧的担忧。诗中出现的帝神、东方之仁、黄帝、尧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更加凸显了诗人对于上古时代正统秩序的向往和思念。
整首诗以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追忆,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担忧,又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向往。通过描绘美好的陵霜之华无法绽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呼唤。诗人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折射出对于人类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追忆。这首诗虽然形容陵霜之华的悲凉,但也诉说了诗人对于美好社会的希望和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乱象的忧虑,对于美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于历史的思考和追忆。诗中通过陵霜之华这一形象,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相结合,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对于社会秩序的思考和呼唤。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哀伤之情,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批判意识。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唤仗紫宸披晓霭,退朝清燕坐晴霏。简编有味炉熏永,铃索无声漏箭稀。
范老登科犹别姓,余公应举亦更名。人心何止矛般险,世道于今砥似平。到了赭衣同适市,知它白棓欲谁坑。云端别有冥冥翼,不受虚弦浪箭惊。
吾尝鄙文赋,陆机自炫鬻。濬发夸巧心,见唾憾拙目。□□渊明诗,莫若黄山谷。或者巧斧斤,疑谓拙不足。诗文较巧拙,议论黄胜陆。人才亦复尔,世事可类触。善宦司马安,四食九卿禄。百世名不馨,史笔有余戮。大匠公输子,绳墨万厦屋。规矩方圆外,何必续土木。李子寄此轩,一□
不时徇铺路纵横,小队戎衣自出城。天假汉儿灯一炬,旁人只道是官行。
桥向来边度,风从阔处来。冷然旬五日,无去亦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