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愚民岂易欺,士夫妄论似相知。
业书若上天盘秤,当用崑崙作秤锤。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对扇子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中虚伪和欺骗行为的批判和反思。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小愚民岂易欺,
士夫妄论似相知。
业书若上天盘秤,
当用崑崙作秤锤。
诗意:
这首诗以扇子为喻,探讨了社会虚伪和人们欺骗的现象。作者提到愚民,意味着普通人容易被欺骗,而士人则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作者呼吁,如果将人们的行为和言辞放在天平上衡量,应当用崑崙(古代传说中的神山)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扇子的隐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虚伪和人们言行不一的不满情绪。通过称呼民众为"愚民",表达了他们容易被欺骗的无奈和忧虑。而对士人的批评,则是指出他们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对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最后一句"业书若上天盘秤,当用崑崙作秤锤",呼应了前文的批判,表明作者认为真正的标准应该是崑崙,意味着应该以高尚的道德和行为作为衡量的标准。
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扇子的比喻,抨击了当时社会中的虚伪和欺骗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和道德的追求和渴望。
[太簇徽]乐哉帝居,逝留无常。尔信我宅,尔中我乡。乃眷兹土,于赫君王。翩然下来,去未遽央。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
两髯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昨梦鹤山去,风景逐时新。藕花拍满栏槛,松竹被池频。尽日兄酥弟酪,触处言鲭义_,相对只翁卿。梦觉帝乡远,有酒为谁倾。忽飞来,天外句,梦中人。自怜何事,强把麋鹿里朝绅。坐看九衢车马,鞭策长安日月,檐阁太玄经。只说来时节,金气已高明。
映尽朝阳与暮霞,苦无轩冕送尘沙。旧闻灵草千年种,近有幽人一两家。彩凤每来寻竹实,灵禽时复啄仙花。伟哉往昔轻腾客,岂有心贪五马车。
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