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谁不看花忙,裓上仙风散佛香。
人面何如花面好,赠君一点下禅床。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扇子诗》是宋代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花朵和人面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来了,谁不忙着观赏花朵,扇子上流动着仙气,弥漫着佛香。人的容貌虽然美丽,但和花儿的面容相比,还是逊色了些。送给你一点花朵的美好,希望你能感受到禅床下的宁静与美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花朵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比人面和花面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的容貌的魅力的赞叹。同时,扇子上弥漫的仙气和佛香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氛围,传递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意境。
赏析:
《扇子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花朵的美妙,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通过将花面与人面进行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美的赞美和对人类容貌的思考。将仙气和佛香扩散于扇子之上,给诗中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作者对春天和花朵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自然之美以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中的扇子象征着美好和艺术,扇子上的画面和氛围为读者带来一种想象和遐想的空间。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宋代诗人李石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花朵和人面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类容貌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中的景色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君子何尝去小人,小人如草去还生。但令鼓舞心归化,不必区区务力争。
人家簇簇晓烟青,湖上船归渔市腥。细雨如丝山色暝,一杯浊酒慰飘零。
仙枝移傍小岩幽,答踏名推第一流。曾向清波沈寒碧,甘瓜五色但轻浮。
先相风流德业尊。又看天马五花文。飘飘青琐凝佳思,霭霭新诗似岭云。淮海秀,已平分。*璋未碍琢来勤。吴人元重中州气,绣被何尝擅鄂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去知吾乡。大江之东渭之北,念吾故人何可忘。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到梅花香。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裹安行藏。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吁嗟急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闲居是念随云散。琴帘底、却自平生心满。百二十年期,笑道今才半。一味齑盐清得瘦,婉娩似、梅花香晚。相伴。老霜松宁耐,溪山寒惯。探借十日前春,小杯盘、也做寿筵模范。绕膝舞斑衣,有酒从他劝。但任真来浑是处,梦不到、笙歌瑶燕。双健。任旁人播尽,风流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