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扇子诗》

江海翱翔地,舟行岸自移。
无心波浪里,鸥鸟不须疑。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海上翱翔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自由的美妙之处。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海翱翔地,
舟行岸自移。
无心波浪里,
鸥鸟不须疑。

这首诗描绘了江海上飞翔的景象,船只行驶在岸边,自然而然地漂移。诗人通过表达出舟行的自然顺畅,无需费心应对波浪的动荡,鸥鸟也无需疑虑,展现了一种宁静和安逸的境界。

这首诗词的诗意在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心态的宁静和自由。江海翱翔的景象象征着自由自在的飞翔,船只行驶的自然漂移则传递出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寄托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无拘无束的状态,以此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灵境界。

赏析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江海翱翔和舟行岸自移,都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姿态。诗人通过这种姿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舒适和安宁,仿佛置身其中。船只自然漂移,波浪无心,鸥鸟无疑,这些描绘都带有一种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意味。诗人通过表达自然景象,以及与之相应的内心状态,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由、宁静和超脱的主题,让人感受到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自在的美妙情感。它向人们传递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人心生向往和共鸣。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示了李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诗境,以及他对自然景象的深入观察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 《菩萨蛮(十一之十一)》

    炉烟微度流苏帐。孤衾冷叠芙蓉浪。蟠蟀不离床。伴人愁夜长。玉人飞阁上。见月还相望。相望莫相忘。应无未断肠。

  • 《送昆山丞谢子潚解官还朝》

    结交无虑三十年,道同志合难其全。倾盖相欢岂无有,当面论心背不然。晚知趋向动违俗,闭门避客鱼渊潜。属闻贰令非常好,才德远过崔蓝田。有怀欲吐难忍肢,试剥云雾看青天。穆如清风濯烦愠,皎若明月堕我前。论文未易探涯涘,讲政壹以民为先。老夫论说众所废,公独采拾无弃捐。

  • 《劳歌》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 《和原父扬州六题·自东门泛舟至竹西亭登昆丘》

    昆丘蒙谷接新亭,画舸悠悠春水生。欲觅扬州使君处,但随风际管弦声。

  • 《抚州处士湖泛舟送北回两指此南昌县查溪兰若别》

    移樽铺山曲,祖帐查溪阴。铺山即远道,查溪非故林。凄然诵新诗,落泪沾素襟。郡政我何有,别情君独深。禅庭古树秋,宿雨清沈沈。挥袂故里远,悲伤去住心。

  • 《舍鞋》

    验尽脚跟长兴短,个中宽窄已先知。自从蹈著这些子,左右逢原显大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