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悲噫也不歌,只将恬淡养天和。
团蒲徒倚谁呼觉,梦里分明被佛呵。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所作,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诗词以扇子为主题,通过扇子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也不悲噫也不歌,只将恬淡养天和"表明诗人对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他既不为外界的喜怒哀乐而动容,也不为之欢呼歌唱,而是以恬淡的心境养育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天地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句子"团蒲徒倚谁呼觉,梦里分明被佛呵"描绘了诗人在梦中的境遇。他坐在团扇上,静静地依靠谁的呼唤而醒来呢?这里的"团蒲"象征诗人沉思的场所,而"谁"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冷漠。最后一句"梦里分明被佛呵"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梦中受到佛陀的教诲,觉悟到了超脱尘世的真谛。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冷漠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通过扇子这一日常物品的形象,诗人将自己与尘世隔离开来,追求一种恬淡自在的心灵境界。这种超脱的态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名山阅万古,明月来几时。顾游属中秋,万里云雾披。心间境亦静,月满山不移。况兹九曲溪,正漾清涟漪。呼舟星村来,十客琴觞随。此客俱不心,洒落同襟期。居然命钓艇,造席不复疑。陶兀入醉乡,伴我老不羁。临流振衣袂,飒飒刚风吹。银盘转岩阿,两川光渺瀰。崚嶒大王峰,嵌窦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愿学人、达此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天高地辱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髡钳之人何以留。
兰玉初攀桂,朱银降自天。堂中有一老,物外百三年。紫诰行充栋,霜毛尽满颠。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积雨生残稻,苍苔入旧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