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李涉,洛阳人。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復流康州,自号清谿子。集二卷,今编诗一卷。 李涉,洛阳人。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復流康州,自号清谿子。集二卷,今编诗一卷。 李涉,洛阳人,渤之兄。补诗一首。
《山中》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放牧的牧童在山中偷吃李涉的竹子,而李涉无奈地看着他。尽管李涉呼喊让牧童回应,但牧童只是嘲笑他,就像一只敏捷的鹿一样。李涉想要报告这个事情给牧童的主人,但牧童却深入山中,不再回到家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小故事,通过描写牧童偷吃竹子和李涉的反应,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牧童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无拘无束的生命力。他无视李涉的呼喊,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山中的美食,象征了自然界的自主性和不受限制的本性。与此同时,牧童的行为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李涉在诗中表现出无奈和被愚弄的情绪。他对牧童的呼喊没有得到回应,只听见了嘲笑声。牧童的嘲笑使他感到无力和无助,同时也显现出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能为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李涉想要向牧童的主人报告此事的意愿,然而牧童却继续深入山中不回家。这种情节的设置,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和无法沟通的困境。人类的意图和行动在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自然的力量和规律超越了人类的控制。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对人类欲望与自然力量冲突的感慨。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并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