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亦有出山路,山人自不与世通。
拂衣起行饮流水,枕书就卧听松风。
地宽江河竞摇荡,天阔日月争西东。
乾坤自为四时役,万事不到幽人胸。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山中》
山中亦有出山路,
山人自不与世通。
拂衣起行饮流水,
枕书就卧听松风。
地宽江河竞摇荡,
天阔日月争西东。
乾坤自为四时役,
万事不到幽人胸。
中文译文:
在山中也有通往外界的道路,
山中的人自己并不与世俗交往。
轻拂衣袖起身饮着流水,
躺卧枕着书听松风。
地面辽阔,江河奔涌起伏,
天空广阔,日月争夺东西。
自然界的昼夜和四季更替,
与幽居之人无关。
诗意:
这首诗以山中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山人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山中人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境界和与世隔绝的情感。山人拂衣起行,随意品味山泉;躺卧枕书,倾听松风,他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山水、风景相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与此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大自然的赞美,描述了广袤的地面和辽阔的天空,以及乾坤四时的运行,这些景象与山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宏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山中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山人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山人不与世通,他们舍弃了世俗的繁忙和纷扰,选择了远离尘嚣的山中生活。他们随心所欲地起行,饮流水,躺卧枕书,沉浸在山水和自然的美景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中的地宽、江河、天阔、日月等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强调了山中人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最后两句"乾坤自为四时役,万事不到幽人胸"表达了山人超脱尘世的境界,他们不受世间俗务的干扰,专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山中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灵世界,让人感受到山水与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浮云暗不见青天。
结实收功鼎鼐调,不论江路与山椒。可怜杨柳空牵妩,飞尽狂绵只绿条。
滔滔江汉流,到海不复返。千里得所归,中复厌婉婉。在昔枉绥授,驾言不辞远。谁知三周御,却道羊肠坂。芬芳空自持,白日忽已晚。
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
晴霞艳艳覆檐牙,绛雪霏霏点砌沙。莫管身非香案吏,也移床对紫薇花。
萧萧华发映乌巾,五十年前故史臣。正使老来无老伴,未妨闲处作闲人。按行池水知增耗,点检庭花见故新。更有庵中策勋事,投床鼻息聒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