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听鸣鸠,青山树色稠。
雨寒云不起,沙乱水交流。
对景堪垂涕,无为亦动愁。
疲民正无奈,谁解为君筹?
《山中杂兴 其四》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情景,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忧虑。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拄着拐杖倚在山中,聆听着鸣鸠的鸣叫,青山上的树木繁密葱茏。雨水寒冷而云朵不升起,沙土纷乱而水流交错。面对这美景,也让人禁不住流下了泪水,无所作为也引发了忧愁。疲惫的百姓正处于无奈之中,又有谁能为他们筹谋解困呢?
诗中以山中景色作为背景,通过描绘鸣鸠、青山、雨水、沙土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山野的宁静景象。然而,诗人的思绪却不仅停留在自然景色上,他通过景物的对比和衬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诗人以拄杖倚山,静静聆听鸣鸠的鸣叫,表现出一种寻求内心宁静和思考的意境。青山树色稠描绘了山中的茂密树木,给人以丰富和生机的感觉。雨寒云不起、沙乱水交流的描写,则表达了一种社会的动荡和困境,暗示了人民的疾苦和无助。
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色,不禁感到悲伤,流下了泪水。这种悲伤并非仅仅源于自然景色的美丽,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无奈。诗中的“无为亦动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困境的无力感和内心的痛楚。
最后两句“疲民正无奈,谁解为君筹?”则直接呼应了社会的问题和人民的困境。疲惫的百姓正处于无奈之中,而又有谁能为他们筹谋解困呢?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和反思,也透露出诗人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改革的呼唤。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的交织描绘,诗人王冕在《山中杂兴 其四》中传递了对社会困境和人民疾苦的关注,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呼唤。这首诗以深沉的意境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出郭见落日,别君临古津。远程无野寺,宿处问何人。原色不分路,锡声遥隔尘。山阴到家节,犹及蕙兰春。
客里愁如积,朝来意亦欣。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
午睡初醒缓注汤,一瓯清露沃诗肠。疑君昔日探蟾窟,犹带天边桂子香。
万里春风一札书,锦幢绣旆二难俱。殷红荔子武侯渡,深碧藕花房相湖。家庆盛於群玉府,身名荣过执金吾。人生信是团栾好,我亦归谋种芋区。
江雾霏霏作雪天,樽前醉倒不知寒。后堂桃杏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又扁舟东下,水树青圆,雨榴红薄。燕子愁多,在重重帘幕。杖屟山阴,而今休更问,月尖眉约。双杏盟寒,七香珠堕,歌尘飘泊。莫倚危阑,怨深黄竹,一鹤归来,乱峰飞落。笑色凌波,任雾抽烟邈。飘渺生香池冷,湘水外,片云如削。昨夜离人,游仙梦远,天风吹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