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绿柳子规鸣,风送余声夜转悲。
山月笼明兰气馥,怳然如在鹿门时。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诗词:《山中月夜闻杜鹃忆鹿门旧游》
作者:张嵲(宋代)
中文译文:
在山中的月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回忆起鹿门的往事。
阴阴的绿柳,子规鸣叫,夜风送来残留的声音,使人感到悲伤。
山中的明亮月光笼罩着芬芳的兰花香气,使人如同置身于鹿门时光中,陶醉其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夜晚,倾听杜鹃鸣叫时所引发的回忆和情感。诗中以自然景物和声音来唤起作者对过去的思念之情。阴暗的绿柳和子规鸣叫,与夜风一起传来的杜鹃声,给人以忧伤之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寂与离愁。然而,山中的明亮月光和兰花的芳香却带来了一种怀旧的愉悦和慰藉,使作者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鹿门时光。这种怀旧之情在山月的映衬下更加浓烈,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
整首诗以山中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声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往经历的珍视。同时,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流转的思考,传达了对生命变迁的深切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凉。这首诗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敏感触动,呈现了宋代诗歌追求自然、回归本心的特点。
盛世嗟沉伏,中情怏未舒。途穷悲阮籍,病久忆相如。无客空尘榻,闲门闭草庐。不胜岑绝处,高卧半床书。
赵州放睛著,碓觜忽生花。虽然无一事,验尽当行家。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文自咸通後,流散不复雅。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道随缘而不变,源赴汲而不枯。禅悦之食兮饱其腹,法空之认兮跏其趺。青原自喜有麟角,黄檗谁嫌捋虎须。
十七年来间阔情,三千里外惜群鸣。开缄不觉悬双泪,欲见还知隔一生。王屋空闻小有宅,终南今作渼陂行。旧时多少云霄客,屈指何人记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