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何之,陟此云岭。
如梦而觉,如昏而醒。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山行见月作》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诗人在此作品中表达了他在山行中看到明亮的月光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行见月作
一心向往何方去,
爬上这云岭之巅。
如同从梦中醒来,
如同从昏迷中清醒。
诗意和赏析:
《山行见月作》通过描绘山行中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心向往何方去”,表达了他对未知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登上云岭之巅的情景,将月光作为表达内心追求的象征。诗人用“如同从梦中醒来,如同从昏迷中清醒”来形容自己看到明亮的月光时的感受,暗示了他对于真理或者人生的领悟和觉醒。
整首诗词以山行和月光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了个体对于追求和认知的渴望。诗人通过山行和月光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时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在经历一段心灵的探索后的觉醒和领悟。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精心选择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对于人生和追求的思考。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仿佛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两年再踏铅山路,今日初尝石井泉。碧玉岩边论汤饼,全胜五鼎击肥鲜。
万里西征一叶舟,谁怜天地此生浮。初征秋浦雁飞处,又泊江南相叶洲。贫困尽从归后见,雄豪半为病来休。十年心事闲搔首,荻雨芦风总是愁。
十里城南禾黍村,白头心事与谁论?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病退时时亲蠹简,兴来往往出柴门。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阑:栏)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