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云盖碧巉严,堂上先生雪满髯。
说药客来柳下榻,谒斋僧去便垂帘。
种时法好花难谢,买处钱多石易添。
子舍光荣身壮健,只将香火事华严。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善颂堂》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善颂堂前庭的景象和堂内的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事业的敬意和对修行者的赞美。
诗中描述了庭前的云雾蒸腾,给人一种碧峰严峻的感觉。堂上的先生满脸白雪,显得威严肃穆。诗句"说药客来柳下榻,谒斋僧去便垂帘"描绘了药客来到柳树下歇脚,而前来参拜的僧人则谦恭地垂下帘幕。
诗中还提到了种植花卉的困难和购买土地的昂贵。种植花朵需要合适的时间和方法,但花开却很难掌握时机。购买土地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而土地的增加却相对容易。这些描写反映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子舍光荣身壮健,只将香火事华严"表达了作者对善颂堂的赞美。子舍指的是堂前的佛寺,光荣、壮健指的是佛寺的辉煌与庄严。香火代表佛教的信徒和修行者,事华严指的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作者将善颂堂与佛教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赞美其庄严与光荣。
这首诗以娴熟的笔触描绘了善颂堂的景象,通过对庭前景物和堂内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事业的敬意和对修行者的赞美。诗意深远,赏析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佛教的推崇和对修行道路的思考。
竹树环斋馆,真宜听雨声。不堪终夜急,似欲阻人行。薄醉眠难熟,多思梦辄惊。漏床正当面,移枕屡纵横。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叫得神胆力,挽回天地心。连朝被甘泽,既雨积重有。水满田高下,凉生秋浅深。老癃幸无死,一饱庆从今。
晚云碧。松巘飞泉翠滴。双鱼畔、疑是永和,曲水流觞旧风物。波光映山色。时见轻鸥出没。壶天邃,修竹翠阴,虚籁吟风更幽寂。登临兴何极。上烟际危亭,彩笔题石。山中猿鹤应相识。对远景舒啸,壮怀豪逸。刘郎何在玩石刻。感往事陈迹。还忆。少年日。帅旗鼓文场,轩冕京国。如今
上寿春朝观外庭,诏恩不许会公卿。即时二史书谦德,只使群官进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