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山人合在山,山人何幸此偷安。
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
酒量自来惟恨窄,僦居随分不须宽。
惟馀骨髓缄封者,尽是君恩报答难。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山人》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山人就与山相合。山人何幸能在此处偷得片刻安宁。身体自由,不受束缚,休闲之余系上文带,头发短短,戴上簪子和夏季的冠冕。对于酒的容量,一向自有限制,住宅的大小随分配,无需奢求宽广。唯有内心深处珍藏的骨髓,全是对君主的恩泽,回报难以言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山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山人一向与山相依,与大自然为伴,享受着山野的宁静和自由。在山中,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没有为文官的身份和官职所牵绊,只需简单地系上文带,戴上简朴的簪子和夏季的冠冕,以示身份和尊重。他不追求世俗的名利,没有对物质的过分欲望,对于酒的容量和住宅的大小都保持适度,不奢求过多。然而,他心中珍藏着对君主的深深感激之情,将君主的恩典视为一种无法言表的回报。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山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不为他人眼光所束缚,活得简单而从容。他以自然为师,与山水相融,将对君主的感激深深埋藏在心底。这种生活态度与当时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风气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于自我修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山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饱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并表达了对君主的深深感激之情。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由、返璞归真的山人形象,给人以思考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恰归旧隐再逢春,村巷荒凉草没人。犬坏园中门作窦,盗规坟上树为薪。官如巫祝难羞贱,家似樵渔敢讳贫。闻说邻醅低价卖,病夫一滴未沾唇。
运偶千龄旦,家传万石风。五朝京兆尹,三世大司空。致主唐虞上,论经伏郑中。生钟维岳瑞,葬复近神崧。
村北村南打稻声,荒园屐齿亦嬉晴。菊边更觉朝阳好,松下偏闻晚吹清。一岁无非吾乐事,千金不博此间行。周遭踏遍芙蓉岸,足庳腰颉栩栩轻。
来日桃花坞,烦君幸一过。人嫌开宴晚,花喜入茵多。雨过应沾坐,闲来好漫过。春风浑不惜,吹尽欲如何。
落日沈沈堕翠微。断云轻逐晚风归。西山南浦画屏围。一目波光明欲溜,两眉山色翠常低。须知人与景相宜。
因诗相识久,忽此告临途。便是有船发,也须容市沽。精吟五个字,稳泛两重湖。长短逢公道,清名振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