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药为生业,弹琴悦性灵。
中宵煮白石,平旦诵黄庭。
茶熟眠初起,儿扶酒半醒。
意行无定处,猿鸟共忘形。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山家》
种药为生业,弹琴悦性灵。
中宵煮白石,平旦诵黄庭。
茶熟眠初起,儿扶酒半醒。
意行无定处,猿鸟共忘形。
中文译文:
在山家里,
种植药材是我的生计,
弹琴使我的心灵愉悦。
深夜煮白石,
清晨诵读黄庭经。
茶熟时我刚醒来,
孩子扶我喝酒,
半醒半醉。
我的思绪无定所,
与猿猴和鸟儿一起忘却了自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陆游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山家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首先,种药为生业,弹琴悦性灵,展现了作者在山家的生活方式。种植药材是一种务实的生计,而弹琴则是一种追求艺术和内心宁静的方式。这两种活动相辅相成,使作者在山居生活中找到了平衡和满足。
其次,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深夜和清晨的景象。中宵煮白石,平旦诵黄庭,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文化的热爱。煮白石可能指的是煮石汤,这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而诵读黄庭经则是对佛教经典的学习和颂诵。这些活动使作者与自然和精神世界相连接,增添了诗词的宁静和深度。
最后,诗中描述了作者在茶熟时醒来,孩子扶酒的情景。这里茶熟可能指的是茶叶煮熟,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孩子扶酒则是家庭温馨的场景,也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关注。意行无定处,猿鸟共忘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追求。作者的思绪漫游无定,与自然界的猿猴和鸟儿一起忘却了自我,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家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艺术和家庭的热爱,以及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追求。它展示了作者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内心宁静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新样西风较劣些,重阳还放海棠花。春红更把秋霜洗,且道精神佳不佳。
百病起於情,情轻病亦轻。可能无係累,却是有依凭。秋月千山静,春华万木荣。若论真事业,人力莫经营。
无事相关性自据,庭前拾叶等闲书。青山万里竟不足,好竹数竿凉有余。近看老经加澹泊,欲归少室复何如。面前小沼清如镜,终养琴高赤鲤鱼。
悠然君之见,不与凡见同。正似东篱下,山忽在眼中。谁昔夜登阁,歌罢饮亦终。恍若有真契,可知不可穷。
融融温暖香肌体,牡丹芍药都难比。钗垂宝髻甚娇羞,花雪飞散青霄里。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__。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