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原隰萧条草木衰,倚风浑类楚人悲。
便成孤愤终何事,且寄遥怀对此时。
千里暝阴云杳霭,一川寒影雁参差。
登临自不宜羁旅,更敢凭高剩作诗。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原隰萧条草木衰,
倚风浑类楚人悲。
便成孤愤终何事,
且寄遥怀对此时。

千里暝阴云杳霭,
一川寒影雁参差。
登临自不宜羁旅,
更敢凭高剩作诗。

中文译文:
原野凄凉,草木凋零,
我倚着寒风,忧愁如楚人般悲伤。
孤独的愤懑终究有何用,
我将寄托远方的思念,对着此时。

千里之外,暮色渐浓,云雾弥漫,
一条江河上,寒影中雁儿形状参差。
登上高处眺望,本不适合停留旅行,
然而我还敢在这高处创作诗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山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草木凋零、景色凄凉的感叹和忧伤情绪。诗中的原隰萧条,草木衰败,寥廓的景象,烘托出孤寂和凄凉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怀,以山城秋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愤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楚人指的是楚国的人民,楚国是一个历史上有苦难经历的地方,因此借用楚人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愤怒。诗人在这种凄凉的环境中,感慨自身的无奈和孤独,思念远方的亲人或友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远方。

诗的后两句以自然景色为衬托,描绘了江河上飞翔的雁群和云雾笼罩的景象。诗人登高远望,目睹着千里之外的景色,暮色渐深,江河寒影中的雁群形状错落有致。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登临高处,眺望远方,不适合停留旅行,但仍敢于在这里创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和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草木凋零、孤寂的山城秋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愤、思乡之情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坚持。在凄凉的景象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境遇。

  • 《盆池白莲》

    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道人无室家,心迹两萧然。我住西湖滨,蒲莲若云屯。幽居常闭户,时听游人言。色香世所共,眼鼻我亦存。邻父闵我独,遗我数寸根。潩水不入园,庭有三尺盆。儿童汲甘井,日晏泥水温。反秋尚百日,花叶随风翻。举目得秀色,引息收清芬。此心湛不起,六尘

  • 《送林宗配雷州(一作送王棼流雷州)》

    昨日三峰尉,今朝万里人。平生任孤直,岂是不防身。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遥怜北户月,与子独相亲。

  • 《书斋夜坐二首》

    酒力欺人正作眠,梦中得句忽醒然。寒生更点当当里,雨在梅花蔌蔌边。

  • 《九日独酌》

    南山遥对菊花开,欲采无人为举杯。纵说柴桑贫谢客,何曾不许白衣来。

  • 《学刘公干体》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 《今秋久雨至八月望夕始晴月色尤清澈可爱置酒》

    玉斧琢月玻瓈声,月中桂树秋风惊。终年待此一轮满,不忧蛙食忧鼍鸣。白鼍十日鸣空山,雨师乘云呼不还。黄尘晓涨三尺潦,明河夜飞千丈澜。广寒不复观霓裳,公子岂解歌秋阳。釜星未灭日已出,风棂雨隙栖清光。须臾绀缯展秋碧,仰见西山衔半璧。青天冥冥星益疏,光芒寒溢千山白。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