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
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
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沙塞子》是宋代文人朱敦儒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
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
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诗意:
这首诗词以南越地区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苦闷和思乡之情。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南越地貌的描写,以及自然景观所引发的情感。通过描绘山川、酒与泪的交融,以及对凤楼、龙阙、秋天的思念,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江亭九日的闲望中,作者感叹着蛮荒的环境和笼罩的瘴雾,以及红蕉花在夕阳下的凄美,寄托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赏析:
《沙塞子》以独特的笔触表现了朱敦儒深沉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山川、酒、泪、凤楼、龙阙、秋天等意象的运用,创造了一种忧愁的氛围。作者以万里飘零的南越为背景,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诗词更具感染力。
诗中的"山引泪,酒添愁"表达了作者旅居他乡的寂寞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一句,显示了作者对故乡盛景的怀念,同时也点明了秋天的离别之意。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表达了作者沉浸在对家乡的思念中,在江亭眺望时,被蛮荒的环境和笼罩的瘴雾所感染。"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一句,以夕阳下红蕉花的凄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离别之痛。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朱敦儒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它展示了文人士子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
银汉倒倾波浪,玉龙怒挟雷霆。雨后遥看更好,斩新泉白山青。
爱玉华仙供,偶移影,下瑶池。怅野渚苍烟,结根非所,繁*争欺。风清月寒半坠,道无情、有恨欲谁知。罗袜凌波微步,淡香高韵幽姿。风烟首梦共溪。采采画船归。趁粉露和香,秋光细酿,琼液淋漓。招呼谪仙共饮,记两舷、脚踏醉吴姬。一曲清吟未了,翠盘狼藉珠玑。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狂蜃吐其气,千寻勃然蹙。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怒鲸瞪相向,吹浪山毂毂。倏忽腥杳冥,须臾坼崖谷。帝命有严程,慈物敢潜伏。嘘之为玄云,弥亘千万幅。直拔倚天剑,又建横海纛。化之为暴雨,潈潈射平陆。如将月窟写,似把
瑞岩和唤主人公,突出须弥最上峰。大地掀翻无觅处,笙歌一曲画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