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古东溪,賸馥残膏今在谁。
后世那能接光焰,上人聊复问藩篱。
散花高座真无事,乞食空肠仅不饥。
急唤清风下佳树,尽吹尘土出诗脾。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僧惠澄从余学诗》是宋代诗人毛滂所作,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开花落古东溪,
The flowers bloom and wither in the ancient Dongxi River,
賸馥残膏今在谁。
Who now possesses the lingering fragrance and remnants of the past?
后世那能接光焰,
In later generations, who can inherit the brilliance and splendor,
上人聊复问藩篱。
As the monk inquires about mundane matters?
散花高座真无事,
Sitting high above, scattering flowers, truly without concerns,
乞食空肠仅不饥。
Begging for food, an empty stomach, barely avoiding hunger.
急唤清风下佳树,
Urgently calling for the clear wind to descend upon the beautiful trees,
尽吹尘土出诗脾。
Blowing away the dust and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poetry.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僧人惠澄学习诗词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诗词创作与传承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花开花落的景象,通过古东溪的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过去的文学成果和精神财富如今归属于谁?这个问题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担忧,以及后世是否能够真正领悟和继承前人的光焰。
第三、第四句以僧人的视角展开描述,表现出僧人身处高座,以散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散花高座意味着超脱尘世,没有世俗的琐事困扰,而乞食和空肠则表现了僧人的清贫和苦行。这里诗人通过对僧人形象的描绘,探讨了诗人追求艺术和境界的心态和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风景和自然力量的渴望。作者希望清风能够吹散尘土,激发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灵感和情感,从而创作出真正具有诗意的作品。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诗词创作和文化传承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对于自然和艺术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僧人形象的运用,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诗人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求艺术和内心愿景的矛盾与困惑。
天宇四齐,嘉坛聿崇。肃祗严祀,登降有容。仰瞻蠼灵,位居其中。既安既妥,沛哉岂融。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
别来长忆西楼事结遍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何时一枕逍遥夜细话初心若问如今也似当时著意深
终日看山不厌山。寻思百计不如闲。何时得到重阳日,醉把茱萸仔细看。欹醉帽,倚雕阑。偶然携酒却成欢。篱边黄菊关心事,触误愁人到酒边。
一纸书来遂隔年,江湖远地水连天。纷纷横路又逢此,凛凛岁寒嗟独然。学道终期世勋业,抄经堑了佛因缘。白头下士重来拜,依旧鸥汀鹭渚边。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