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数里近,半载始能之。
鸑鷟一峰耸,相参如有期。
昔人卓庵地,惜不谭伫尼。
我与五士游,正值暮春时。
修梁四三所,尽得庐阜奇。
清波映文石,珠玉光陆离。
贫者反不顾,留为贫窭资。
飞雪涌千石,宁为寒暑移。
触热褦襶子,岂知世有斯。
题名峻壁间,用惬异日思。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三月游延平溪源》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五位士人一同游览延平溪源的景致,以及对自然山水之美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溪源数里近,半载始能之。
鸑鷟一峰耸,相参如有期。
昔人卓庵地,惜不谭伫尼。
我与五士游,正值暮春时。
修梁四三所,尽得庐阜奇。
清波映文石,珠玉光陆离。
贫者反不顾,留为贫窭资。
飞雪涌千石,宁为寒暑移。
触热褦襶子,岂知世有斯。
题名峻壁间,用惬异日思。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游览延平溪源的美景和心境。在溪源数里之近的地方,经过半年的艰辛才能抵达。山上有一座高耸的峰峦,宛如与我们相约而来。曾经有令人向往的人居住在这里,可惜不能与他们谈论诗文。我与五位士人一同游览,正值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刻。我们游览了四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领略到了庐山和阜阳的奇景。清澈的水波映照着文石,闪烁着宛如珠玉的光彩。贫穷的人反而不会受到困扰,因为贫穷成为了我们与这美景相伴的资本。就算飞雪涌动、千石奔流,也宁愿让这美景固守寒冷与酷暑。我们甚至触摸到了炙热的炉炭,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景致存在。在雄壮的山壁上题写名字,是为了纪念这美好而独特的日子,充满了愉悦和异样的思绪。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敬畏和对人生处境的思考。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与之相伴的人生境遇的感慨。作者通过与士人的游览交流,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的丰富,同时也体味到了贫穷所带来的自由和坚韧。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思熟虑的表达,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炉峰绝顶楚云衔,楚客东归栖此岩。彭蠡湖边香橘柚,浔阳郭外暗枫杉。青山不断三湘道,飞鸟空随万里帆。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伫开缄。
乱石何年烂,千林昨夜黄。晓耕来鸟雀,麦垅纵牛羊。投老须微禄,持身阙寸长。洗心闻吉语,时事信难量。
寡求忘市远,易足任囊空。院吏催呈史,家僮笑忍穷。鬓毛惊尽白,仓粟饫陈红。赖有三峨梦,时时到枕中。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井田通楚越,津市半渔商。卢橘垂残雨,红莲拆早霜。送君催白首,临水独思乡。
溪南浑似辋川居,不啻当年卧草庐。从昔金声蒙酱瓿,至今汗血困盐车。端知将相真无种,更喜才华甚有余。及此知机同免祝,季鹰初不为鲈鱼。
底用匆匆便据鞍,离觞纵满不能欢。潇湘万里客愁远,鶗鴃一声春事阑。此去宦游当益显,时来功业自非难。似闻幕府资奇画,好借雄风弄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