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三月十一夜纪候》

春光正浓二三月,气候不作春和柔。
白昼炎炎若盛夏,半夜凄凄如老秋。

作者介绍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作品评述

《三月十一夜纪候》是宋代诗人陈淳所作,描绘了三月十一夜的气候变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光正浓二三月,
气候不作春和柔。
白昼炎炎若盛夏,
半夜凄凄如老秋。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季的气候变化为主题,通过对春天三月十一夜的描写,表现了气候的反常和变幻。首两句描述了春光明媚,但气候却不如春和柔顺,暗示了一种不协调的感觉。第三句描绘了白天的酷热,炎炎如同盛夏,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与传统春天的温暖、宜人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以凄凉的意象描绘了半夜的景象,犹如老秋般寒凉,更加突出了气候的异常和转变。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气候的形容,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以及人们对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和困扰的感受。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展现了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感悟。整首诗情感丰富,给人以凄凉、热烈、突兀的感觉,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意境,通过对气候的刻画,使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多变和无常产生共鸣。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变化,并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敏感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 《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

    书淫传癖穷欲死,譊譊何必频相仍。日干阴藓厚堪剥,藤把欹松牢似绳。捣药香侵白袷袖,穿云润破乌纱棱。安得瑶池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

  • 《再酬》

    乡里衣冠不绝人,近天尺五只清门。论文正可簪双笔,浇舌行看赐上樽。琼玖每蒙先木李,蜩鸠方共笑飞鲲。固知贤杰当传世,下里朱陈亦有孙。

  • 《再韵谢晁郎中二首》

    故著文书尽底围,要看江汉濯秋晖。眼明自可穷诸妄,语妙何妨为一挥。今日西州成故里,它年东阁许同归。胸中衮衮平生事,身瘦缘渠不得肥。

  • 《出宫人二首》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 《题李十一东亭》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 《题王义之云隐》

    心天界限绝尘氛,廛市虽喧耳不闻。大隐从来非小隐,可须深入万重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