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作品评述

三月晦日偶题翻译及注释

翻译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
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注释
①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②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③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④芳菲:香花芳草。
⑤何须:何必,何用。
⑥可人:称人心意。

三月晦日偶题赏析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唐诗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通过这诗,我们充分理解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并从中得到勉励。宋人的说理诗,虽然常常有陈腐惹人生厌的地方,但也不乏像这首诗一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 《写真自赞五首》

    饮不过一瓢,食不过一箪,田夫亦不改其乐,而夫子不谓之能贤,何也。颜渊当首出万物,而奉以四海九州,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忧。若余之於山泽,鱼在深藻。鹿得丰草,伊其野性则然。盖非抱陆沈之屈,怀迷邦之宝。既不能诗成无色之画,画出无声之诗。又白首而不闻道,则奚取

  • 《陆君采都目入闽》

    趋闽渐近解闽吟,公子来时夏欲深。卷地翠栅榕树驿,漫天红锦荔枝林。官庖隽永多珍脍,野语啁嘲有怪禽。风物自佳难逗遛,浙江归棹待相寻。

  • 《水崖哭明圃子留》

    里门裘马日纷纷,鸾鹤宁同鸡鹜群?如以衣冠坐涂炭,不徒富贵等浮云。家人愚暗还相劝,异类腥臊孰忍闻?十世国恩蒙者众,独将破衲报明君。

  • 《和竹元珍寒食次韵》

    羁旅看春色,清明客帝乡。花开禁苑密,柳嫋御沟长。玉勒无余地,细车有剩香。尘埃不可久,归梦楚山傍。

  • 《濮安懿王夫人挽辞二首》

    国邸留慈范,皇家肇庆基。思齐京室配,袝庙濮园祠。改卜三川兆,尊名一品仪。礼隆由圣作,万世仰洪规。

  • 《山居感旧百韵》

    昔在淳熙日,中兴最盛年。身逢千载运,眼见五朝天。楚甸当澄按,岷江极泝沿。经途俱极险,问字始能言。卫国呼珠帽,阎公着玳筵。进思红满幄,便室白连椽。诏趁回衡雁,重听下峡猿。讲书闻岳麓,论道识湘川。至治承三纪,康谣沸九壥。亲逢尧寿并,继见禹功传。阶玉骈床笏,籯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