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三百丈,五里到松门。
路尽始佳处,苔深无屐痕。
细泉牛乳滴,亭午艾香温。
舟楫红行疾,无劳具酒尊。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三游洞》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洞穴景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三游洞》中文译文:
悬崖高耸达三百丈,
五里之遥到达松门。
路途终至最佳处,
苔深厚重无履痕。
细泉如牛乳般滴落,
午后亭中艾香温。
红舟纵横水面疾驰,
无需操劳携酒尊。
诗意与赏析:
《三游洞》通过对洞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而奇妙的自然画卷。悬崖高耸三百丈,给人一种陡峭、雄伟的感觉。洞穴入口距离松门有五里远,表现了洞穴的广阔空间。诗人将洞穴的路途描绘为终极目的地,意味着抵达洞穴后可以领略到最美妙的景色。
诗中描述的苔深厚重,暗示着洞穴的幽深和荒凉,没有人类的痕迹,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细泉如牛乳般滴落,给人以清新、纯净的感受,使洞穴更显得神秘而宁静。午后亭中散发出的艾香温暖宜人,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两句描述了红舟在水面上快速行驶的景象,表现了洞穴周围的活力与生机。红舟的出现使人们可以轻松地穿越洞穴,无需操劳地携带酒尊,暗示着洞穴之旅的轻松和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洞穴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神秘和宁静之美,给人以心灵上的愉悦和想象的空间。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
晓出东郊回,路穿桑拓林。人耕新雨地,寺隐半岩阴。远目穷天宇,和风爽醉襟。停骖顾遗老,同是劝农心。
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解颜一笑岂易得,主人有酒君应留。君不见钱塘宦游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高人无心无不可
穹壤纷众羽,固有仁不仁。鸮凤虽异性,同为阴阳根。惟彼希有鸟,於禽集大成。力可振海岳,翂翐似无能。鲲鹏侈变化,比予尔何曾。群鷇偃下风,举受翼卵恩。万里不足飞,千载始一鸣。远之不可疏,即之不可亲。地维缺不震,天柱拆不惊。安得以宠辱,而能累其身。世固有大物,天地
云上山椒鸣竹鸡,愁行客路踏青泥。穷人也得天调护,乞与新晴可杖藜。
暑退人体轻,雨馀天色改。荷珠贯索断,竹粉残妆在。高僧扫室请,逸客登楼待。槐柳渐萧疏,闲门少光彩。
仁里古湘川,颁条命隽贤。腰垂丈二组,身下九重天。山水登临思,庭闱喜懼年。官曹郎位宿,衣袂御鑪烟。记事成新史,赓歌有雅篇。为贪驱弩矢,不從泛楼船。治道山阴卒,离群藏室仙。衡阳无过雁,尺素若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