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戢泝清川,舍舟缘翠岭。
探奇冒层嶮,因以穷人境。
弄舟终日爱云山,徒见青苍杳霭间。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
苍崖一径横查渡,翠壁千寻当户起。
昔人心赏为谁留,人去山阿迹更幽。
青萝绿桂何岑寂,山鸟嘐嘐不。
松鸣涧底自生风,月出林间来照席。
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
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三游洞》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漾戢泝清川,舍舟缘翠岭。
探奇冒层嶮,因以穷人境。
弄舟终日爱云山,徒见青苍杳霭间。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清澈的河流上划船,沿着翠绿的山岭航行。他冒险探索险峻的地方,因为他喜欢穷人的环境。他整天都在船上玩赏云山,却只能看到遥远的青苍山峦间的模糊景色。谁知道在那一座山洞里,有着烟雾和霞光,像乳窦一样柔软,石头里凝结着云的精华。
苍崖一径横查渡,翠壁千寻当户起。
昔人心赏为谁留,人去山阿迹更幽。
青萝绿桂何岑寂,山鸟嘐嘐不。
松鸣涧底自生风,月出林间来照席。
诗中描述了一条通往苍崖的小径,翠绿的山壁千寻起伏,就像门户一样。过去的人们欣赏这里的美景,但他们已经离开,山洞里的痕迹更加幽深。青藤和绿桂在这里静静地生长,山鸟在叫唤,松树在涧底发出风声,月亮从林间升起,照亮了这片地方。
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
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这里形容这个仙境难以找到,容易迷失。山路曲折回旋,很少有人知道。只有洞口的春花会凋谢,流出岩石前的百丈溪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世间繁华的冷漠。作者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虚幻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世间虚幻的追求。
内典存心久,家居戒行僧。同尘聊且尔,著相亦何曾。脱却当来袴,传将不尽灯。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
赫赫中兴业,黼扆咨明辅。锋车召黄岩,端笏拜西府。昔簉讲筵班,倏接仪曹武。庶几进谠言,衮职万一补。璚琚厕珷玞,楩柟杂榛楛。镜几祈圣哲,夏构谋梁柱。云何梦傅时,而乃兴哙伍。指图玩金瓯,进箴骄玉斧。旦夕尚逡巡,调剂竭肝腑。志竟不可谐,洁身谢鵷羽。道岂荣抽簪,思恒
蕙怨兰愁,玉台羞对啼妆面。懒匀香脸。不放眉峰展。幽恨谁知,锦字空传远。何时见。为郎肠断。不似郎情浅。
船过柳湾亭曲。万叶圆荷浮绿。月照水珠明。一池星。光透玻璃香蒂。梦入藕丝中戏。却上小金台。罢归来。
阴阴绿柳子规鸣,风送余声夜转悲。山月笼明兰气馥,怳然如在鹿门时。
花木扶疏月露清,昔人来此比登瀛。不知做得神仙未,身在乔松顶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