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兵辽水边,风急卷旌旃。
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
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圣代书青史,当时破虏年。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归越中。时国家承平,献乐府十章,帝甚悦。累历达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塞下曲》是唐代刘驾创作的一首诗。诗人以塞下作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
诗中描述了一段在辽水边鏖战的情景,风劲地卷起了旌旗,士兵们威风凛凛地列阵而立。眼前的边塞荒芜,寸草不生,平坦的沙地一直延伸到天际。从军营里望出去,可以看见战斗的火光和烟气。传令兵们分发着号令,战场上的战斗如同狼烟升起。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之为“圣代破虏年”。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勇杀敌,破坏敌人的统治,以此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诗中的“圣代书青史”指的就是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对战争胜利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视。
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士兵们的战斗场景和氛围。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示了士兵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这首诗既具有历史意义,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表达了对军人们的敬意和对和平幸福的渴望。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阆苑红初露,瑶池碧半涵。春生从太极,化洽本周南。
一自邻居十二年,几番为客更从前。入同饮酒柴炉畔,出看呼卢竹爆边。鼓吹儿童聊处闹,庖厨烟火几家眠。今宵莫恨轻离别,此地蹉跎岂偶然。
岁穷终有别,人老得无愁。眼看书先废,材衰句懒酬。计年知晚易,论学愧东丘。欲就宁川志,开春与子谋。
寄意南丰一瓣香,愿公耆艾炽而昌。历经七甲鬓浮绿,带锡万钉眉映黄。疑是函关逢老子,岿然鲁国有灵光。阴功更说燕山桂,留与时人作义方。
客里有所过,归来知路难。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干。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凭谁给麹蘖,细酌老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