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李清照(一○八四—?),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适当时爲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崇宁元年(一一○二)父入党籍。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随夫宦居莱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八)。四年,撰《金石录后序》(《容斋四笔》卷五)。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隶释》卷二六),卒年七十余(《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爲宋代婉约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邵斋读书志》卷一九),又《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事见《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诗,据有关载籍所录,并参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编爲一卷。
《瑞鹧鸪(双银杏)》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的情感为主题,描绘了一种高洁而纯净的精神境界。通过银杏和瑞鹧鸪这两个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景物的赞美。风韵雍容的意象暗示了银杏的高雅和庄重,而橘子则代表温暖和甘甜。作者以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揭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流落江湖暗指作者的流离失所和无依无靠,而玉骨冰肌则象征着作者的纯洁和坚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愿意放弃。
接下来的两句“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表达了作者对情感和爱情的向往。并蒂连枝象征着恩爱的情侣,而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暗指了唐明皇李隆基依偎在杨玉环身边的场景。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达了对真挚、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居士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中的文人,擘开真有意表示要开拓、创造真正有意义的新作品。吟风味两家新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学风格的追求和创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描绘了一个高洁纯净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真挚美好的爱情和文学艺术的向往和追求。诗词结构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李清照独特的感悟和文学才华。
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旱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血流既四面,乃亦断二肠。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惟恐征战不还乡,母化为鬼妻为孀。
遥知把酒对重阳,檐外秋声叶半黄。落幔想当追故事,披襟仍喜得新凉。自邻僻处真匏系,只羡清吟属雁行。闻说家槛增壮丽,落成应许到华堂。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
蜀帝化子规,啼血思还家。玉环苦微疢,寄汝呼痛牙。物类相殊或相托,悲鸣一夜梨花落。三郎玉柙已成尘,半匕金罂谁和药。紫驼翠釜不生兵,何与涪南新侧生。人间极宠皆祸兆,莫把妖魂幻飞鸟。平生误识安禄山,马嵬欲死先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