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寒罗袖怯。
教小玉添香,被翻宫F031。
兰缸半明灭。
听几声归雁,一帘微月。
情波恨叶。
索新词、犹自怨别。
梦回时、雪暖酥凝,掠鬓宝鸳钗折。
凄切。
纹窗描绣,旧谱寻棋,变成虚设。
同心对结。
重来是,甚时节。
怅姑苏台上,征帆何许,隐隐遥山万叠。
袖红绡、独立无言,偷弹泪血。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着。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爲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爲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译文:雾薄冷霜罗袖害羞。教小玉添香,帘被摇动殿宇。兰花缸中灯光明暗变幻。听几声归雁,一道微弱的月光。情绪波动,悲伤如叶。寻求新的诗词,却依然怨别离。回到梦中,雪景温暖,柔软的一缕白发上,宝鸳鸯发簪掉了。凄切的心情。窗纱上绣着花纹,旧谱寻找棋子,却变成虚构。匹配相连的心,重新来临,不论何时何节。怅然苏州台上,征帆航行的方向,遥遥不可辨,山峦叠嶂。红绡袖,孤独静立无语,偷偷弹泪水。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别离的痛苦和对再见的期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女子的情感和心情。她身着轻薄的寒罗袖,害羞地让小玉给她添香。她的情绪像被风吹动的帘幕一样跌宕起伏。在她悲伤的心境中,仿佛听到了归雁的叫声,看到了微弱的月光。她的情感像波浪一样起伏,内心充满了对离别的怨恨。但在梦中,当雪暖了心,她意识到现实往往不能如愿,美好的事物也会破碎。她回到现实中,感叹着纹窗上的绣花和谱上的棋子成了虚设。然而,她仍然怀揣着那份对与心灵相通的人的期待,无论何时何节,都希望能够再次拥有那份同心的感觉。她站在苏州台上,望着远方行船的方向,却无法看清,只能看到遥远的山峦。她孑然一身,静静地站着,内心涌动着泪水,却不敢表露。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矛盾,给人一种悲伤而凄美的感觉。
峰回路转六七里,林静鸟啼三四声。游女不知行旅恨,一茶留我话平生。
小隐水南村,喧哗不到门。无言及名利,适意在田园。春雨桑麻长,秋风果蔬繁。生涯有如此,何用觅桃源?
离骚读罢怨声声。曾向江边问屈平。醒还醉,醉还醒。笑指沧浪可濯缨。
陆沈百世师,寄食鲁柳下。我今见诸孙,风味窥大雅。大雅久不作,图王忽成霸。伟哉居移气,兰鲍在所化。
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
撩乱龙蛇掌上争,罢来间掉四先生。一棚儿女皆烟散,留得松风万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