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入山二首》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作者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入山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进入山区的景象和感受。第一首诗描述了作者在迷失了去时的景色后,手持拐杖,烟雾迷漫的情景。第二首诗则描绘了微雨洗涤着春色,山峰逐渐生出晚秋的寒意。

赏析:
《入山二首》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山区的景色和气氛。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通过描绘迷雾笼罩的山景和微雨洗涤的春色,传达了一种入山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感受。

第一首诗以“都迷去时景”开篇,描绘了作者迷失了来时的景色,进入了一个模糊、未知的环境。接着,“策杖烟漫漫”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手持拐杖,在烟雾弥漫的山林中前行的情景。这里的烟雾可以理解为山区常见的雾气,也可以象征着未知和神秘的未来。

第二首诗以“微雨洗春色”开头,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细雨洗净了春天的色彩,为山区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氛围。诗句中的“微雨”和“春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微妙的变化和细腻的感受。

最后两句“诸峰生晚寒”则意味着秋天的临近,山峰逐渐散发出晚秋的寒意,这种变化也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作者进入山区的感受和对山区景色的描绘,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感受世界,给人一种清新、幽静的感觉,展示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和风格。

  • 《沁园春(寿董宪使)》

    碧瓦霜融,绣阁寒轻,春浮寿杯。羡华年七帙,人生稀有,新阳七日,天意安排。丹凤门开,黄麾仗立,此际应须召促回。人道是,却暂时绣斧,索笑盐梅。吁江假守非才。犹记得当时传庾台。算良机再会,抠衣来久,归鞭何速,祝寿方才。应与邦人,传为佳话,只为先生诞日来。明年看,

  • 《夏日杂题》

    身闲欲出无如嬾,酒薄虽倾不敌愁。残暑从今无一月,剩储诗思待新秋。

  • 《蒋尧仁监簿挽诗二处》

    家厂宣和后,官名德佑前。不图诸老尽,竟得一身全。月旦悬虚鉴,巾箱有秘篇。堂堂何可得,谁乞画图传。

  • 《题张埧夫腴庄图三首》

    百里青山十里溪,荷花万顷照红衣。临平山下西湖上,总被腴庄拨取归。

  • 《米玄晖阳春词帖赞》

    予家有山林集,观宝晋自制之词,每不逮乎平日之文。岂句律之未工,疑用志之或分。伟笔力之扛鼎,得过庭之异闻。陶冶性情,自为阳春。既寓意于馆甥,亦秘笈而自珍。予尝商略函书,仿佛梁尘,规矩合作,勺箫夺伦。窍以为夫君金缕之衣,亦未足以换墨练之裙也。

  •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