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入清湘界》

渐近湘山境,土风清且饶。
林峦接墟市,水竹带溪桥。
焙出新茶煮,帘垂老酒招。
春和民气乐,几日是花朝。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入清湘界》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渐近湘山境,
土风清且饶。
林峦接墟市,
水竹带溪桥。
焙出新茶煮,
帘垂老酒招。
春和民气乐,
几日是花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踏入湘山境的景象。湘山地区的土地清新富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山林连绵,与繁华城市相接,河流之间有竹桥跨越。人们烘焙出新茶,煮着老酒,诱人的香气飘荡。春天的气息融入了民间的欢乐,花朝的美景持续了几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湘山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文的风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湘山之中,感受到清新的土地气息和乡土的情调。

首先,诗中描述了湘山境的地理特点。林峦连绵,与繁华的墟市相互交织,展现了山地与城市的融合。水流潺潺,竹桥穿越其中,构成了山水之间的美妙景致。这种景象传递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其次,诗中提到了茶和酒,这是湘山地区的特产。新鲜的茶叶在烘焙中释放出芳香,老酒被端上桌子,帘幕下邀请着客人品尝。这些描写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让读者联想到湖南地区丰富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最后,诗中提到春天的气息和花朝。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而花朝则是春天中花朵盛开的时刻。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民间,带来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花朝的喜爱,也传递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总的来说,李曾伯的《入清湘界》通过对湘山境的描绘,展示了湘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诗中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湘山境的美丽和宜人,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 《次韵僧自文见赠四首》

    莫诧横磨剑,宁为没字碑。问花惊兔麦,赋药护羊蓍。今我都无事,非公不作诗。夜窗各坚坐,两地月明知。

  • 《依韵和陆丈瑞香花》

    花下诗翁已富情,爱花相咏句还成。才开秀格能殊众,到老清香不负名。世上流芳归几处,江南传价入中京。乾坤定是怜馨德,那许风前趁落英。

  • 《赠淳于公归养》

    宦路厌风尘,高堂役梦频。拜章辞旨切,致政罢光新。陶令羞为吏,潘生喜养亲。况登朝序贵,半俸岂忧贫。

  • 《鹧鸪天 祝妇人寿》

    五福仙娥月殿来。依然微步彩云堆。一从别□瑶池宴,不见蟠桃几度开。歌宛转,舞徘徊。碧梧秋意满池台。年年玉露收残暑,长送新凉入寿

  • 《送沙门继彻游京寺》

    芳兰不怨秋,幽桂不媚春。拂拭片月心,斗薮孤鹤身。采珠须采蒨,怀玉休怀珉。当思镜中渌,归濯屐底尘。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