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萧萧林翠开,支筇古寺独徘徊。
山中不怪无人识,十五年前一度来。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入福昌寺》是宋代文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风儿轻拂着树林,阳光明媚,翠绿的枝叶摇曳欢开。
我独自在古老的福昌寺里徘徊,
山中的寂静并不奇怪,因为无人能认识这里,
就在十五年前,我曾经一度来过这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孤独地来到福昌寺的情景。风轻拂树林,阳光明媚,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福昌寺古老而庄严,但又显得孤寂,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里的深意和历史。作者在十五年前曾来过这里,现在再次回到这里,他的心情是复杂而深沉的。
赏析:
《入福昌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福昌寺的情感与思考。风儿轻拂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与古寺的庄严与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描述福昌寺的无人识别,表达了对于寺庙中历史与文化的无人理解的遗憾。同时,诗中提到自己曾经在十五年前来过这里,这种重返古寺的情感投射出作者内心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寥的心境,以及对人世间繁华与寺庙宁静的对比。通过对福昌寺的描绘,作者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与文化的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索和回味的空灵美感。
晚客他州只为饥,无人可与话心期。前生一念有今日,投老相逢复几时。头白可知天下事,秋深定有客中诗。何当细语梅花下,眼底故人今在谁。
盛阳淑气满岩前,误认仙桃开洞天。根老种传王母颗,花娇色映武陵田。辉增晴旭香盈袖,影落溪流锦障川。几度游山偏著眼,世传春信岂无缘。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
雨声历历来庭户,喜色津津到泽虞。击壤径思同野老,名亭讵敢学坡苏。
非衣不传於法,非法不授於衣。衣既已授,法若为传。玲珑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谁敢窥。
万绿无人嘒一蝉,三层阁子俯秋烟。安排写集三千卷,料理看出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