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开梦觉底因缘,佛佛心同亡后先。
一点灵明三世外,十分妙净万机前。
琢磨自得丛林下,游戏何妨百草颠。
尘刹纵横俱化事,起家人只夺空拳。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荣上人发心知罗汉堂办茶油事乞颂》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个开悟的梦底下的因缘,
佛陀的心与亡后的先知相同。
一点灵明超越三世的尘世,
十分妙净超越万象的前行。
琢磨自得于丛林之下,
游戏何妨在百草狂舞之中。
尘刹纵横的种种境遇都化为虚妄,
起家的人只夺取空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修行道路的思考。诗中描述了一种开悟的境界,通过梦境和佛陀的心灵联系,将自己的心境与亡后的先知相通。作者体悟到一点灵明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迈向了纯净和卓越的境界。他在丛林中沉思冥想,与自然百草共舞,不受尘世的纷扰而自得其乐。作者认为尘世的种种境遇皆是虚妄,起家的人只追求空虚的功名利禄是不可取的。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深入思考和体悟的境界,表达了对佛法和修行道路的独特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梦境、亡后的先知、灵明、百草等,给人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作者通过对丛林下的琢磨自得和百草颠狂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抛弃功名利禄,追求内心宁静和卓越境界的生活态度。诗词中的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整首诗词以一种虚静的姿态展现了佛法修行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禅意和哲理意味。
县郭初传柝,船窗已闭篷。星低春野路,月淡夜淮风。烟水东南阔,渔盐吴楚同。久游谙里社,赊酒问邻翁。
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行。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佳期来客梦,幽思缓王程。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
两霁景自好,秋深天未寒。可能乘兴否,夏圃上盘桓。
纖穠初见似娇痴,鼓舞春风二月时。何事自开还自落,可怜造化亦儿嬉。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
世事本何常,贺吊更在门。弃为沟中断,亦何羡牺樽?祸福要其终,愚智始可言。君看骊山墓,何若杨王孙?